“走了!”杨楚生看着差不多中午了,站起来就说。
白雪高兴,一手拿着花,一手提着穿着两条鱼的水草,笑着说“秋月嫂的孩子,看到鱼肯定高兴。”
“是给你的,你的胃不好,没有肉,有鱼也不错。”
杨楚生回答完了,后面的白雪却没有开口。回头一瞧,这美女却低着头。
白雪的心里,有什么想法?反正从来到红光大队的第一天,她就有一种感觉,感觉杨楚生处处对她流露出的关心。十八岁的姑娘,最少也可以说上是情窦初开,现在他的关心,也会让她有往情的方面想。
“那是谁?”杨楚生的突然说,又让还满怀心事的白雪抬起头来。雨中可以看见,从村里走出一队人。
来的这一班人,阵容还不小,走在最前面的吴拥军,也看见两位小知青了。这位民兵营长兼治安主任的脸上,露出一个很容易察觉的冷笑。
杨楚生一直走,眼睛也没有离开这一群人,其中大部分是认识的,有大队的所有干部,有水笋叔和副队长。还有公社知青办的周主任,公社党委许书记兼革委会主任他也认识,另外的一个是县委副书记,其他的就不认识了。
“杨楚生,你到那里?”水鸡叔看着这小知青,大声就问。
这情景还让公社的许书记想笑,这小知青有够孩子气,下雨天还跑到水沟里钓鱼,后面还跟着一位女知青。
杨楚生三个字一喊,所有的人眼睛也往他瞧,那位县委副书记几乎是脱口而出“他就是杨楚生?”
“对,一个十八岁的知青。”知青办的周主任赶紧说,要没有几天前的打架事件,他还不认识杨楚生。
这么多人,看起来还都是官的模样,也让白雪感觉害怕。这美女的脸又有点红,一男一女这样,谁看见都会觉得有另一种意思。
杨楚生却不管你什么官,反正每个脸他都看,然后目光又跟吴拥军对上,感觉这家伙的表情,好像有一种你小子没好日子过的意思。
吴拥军当然乐了,杨楚生在第三生产队搞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是变相的脱离集体。他也是第三生产队的人,能不知道。反正跟公社反映是肯定的,这家伙看着杨楚生,还在暗自想,这回这个小知青,县劳改场有他的一份了。
第16章胆子好大的家伙
这一班人,也是陪着县委郭副书记下来做农村工作检查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年头,全国都在大力发展农业,杨楚生来的地方,并没有跟人家一样,一片战天斗地学大寨的热火场面。
因为红山公社这个山区,现在也只有在修建两个小水库。
上面应该也有感觉到粮食的紧张状况,不管干部在什么场合讲话,都有我们国家形势一片大好,农业连续八年大丰收的开场白,这也证明了农业的重要性了。
不单单也是检查生产,其实也有为了杨楚生的事。要不跟他有关系,第三生产队的正副队长,那能跟县委副书记到田头。
本来这事,大队也是知道的了,虽然就如吴拥军说的,杨楚生是在鼓动社员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不过水鸡叔他们这些整天穿着中山装,从土改走出来的老干部,也觉得没这样严重。所以,大队也就按下了。
可吴拥军会让大队按下吗?因为跟杨楚生有关系,这事公社很快就知道了。
确实,在这时候,以政策来讲,是不允许农村这样干的。问题的性质,就只能看县和公社两级的领导怎么说了。轻者也就是有错误,改过了还是好同志。重者就是不管你什么,别说各个县都有一个劳改场,各个公社的治安组,也有权将人关到发霉。
又是杨楚生,公社的许书记,刚刚听到知青办周主任汇报的知青打架的情况,为首的就是杨楚生,还没过两天,就听到吴拥军的另一种汇报。这让他心里有这样的想法这小知青的家庭成份,会不会是资本家?
按照吴拥军的汇报,杨楚生的办法应该叫分片包干,在公社许书记的脑子里,并不算是新鲜。土改时候还有互助组呢,就是包产到户,一九五六年的时候,浙江就有农村干过。但不管什么,承包两个字,也就相当于有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之嫌。
这事,在整个平县也才第一次出现,公社许书记也感觉有些严重了,很快的,县委也知道了。
杨楚生和白雪在钓鱼,其实县委郭副书记,已经在大队开了一个会议了。
这位郭副书记,也才来到平县不久,这是一位参加过八年抗战的老同志了。到了这时代,已经有极少数的,从牛棚中走出来的干部,又重新走上领导岗位。这位郭副书记,就是极少数中的一个。
会议就是围绕着第三生产队的生产方式展开的,所以,水笋叔和副队长也参加。这位生产队长大字不识一个,虽然现场有在农民们的眼里,已经是大官的县委副书记,但这位队长才不会怕。他就一个生产队的队长,大不了不干了,当个社员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