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涛的认知里,掌握国家政策走向,处理好外交关系,尽量避免战争,非要打的话争取成为赢家,做好了这几点就是个好皇帝。而最操蛋的做法之一,就是有事没事往民间溜达,听上去是亲民,实则扰民,甚至害民。
“臣仔细问过竭云楼里的情形,最先发生口角的是两桌举子。一桌似是来自广东福建,另一桌则来自南直隶与浙江。双方就新政的优劣展开了辩论,从而引发其他举子群情激奋。
“回禀陛下,顺天府和河间府的举子嫌城里费用太高,有几个就住在臣的别院里。前几日他们的同年从城里来,说起了此事,臣才有所耳闻。
好巧不巧,其中两人当日就在竭云楼中,虽未参与殴斗却全程目睹。臣详细问过他们,大致清楚了经过,也写了密奏,已经交给了小公公。”
“哦,那两位举子现在何处?”洪涛一听,嘿,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本打算在这里吓唬吓唬周道登,不承想还歪打正着了。
“会试举子聚众殴斗致人死命一事你可听说了?”
“朕看到的刑部奏报可不是这么写的,上面只说五名举子酒后失德大声喧哗,与邻桌举子发生口角,进而引发殴斗。张春也不是主动留下,而是被店家扣住,才被锦衣卫抓获。”
“臣的身体还能顶几年,《半月谈》据此还有半里路,臣愿亲自为陛下牵马坠蹬!”皇帝不见外,马经纶多少放松了点,但到此时他也不认为皇帝是专程来看自己的,只觉得是要去视察报社。
对于马经纶的举动洪涛给予了充分肯定,只可惜此人不愿入仕为官,否则以他的政治嗅觉和声望,接替李贽成为南洋总督再合适不过。或者干脆去六部九卿任职,当个礼部尚书啥的,配合自己进行教育改革也是一把好手。
“嗳,朕又不善此道,去了反倒添乱。去寻间清静所在,朕有话要讲。”
马经纶并没有马上发表个人看法,而是根据自己的消息来源,先把发生在竭云楼里的凶案过程简单描述了一遍。
不知是谁先动手推搡,瞬间便引发了群殴,打斗当中有人大声喊叫杀人了,有一名举子倒地不起,众人随即一哄而散。唯有个叫张春的举子留在原地,被闻讯赶来的锦衣卫抓获送入刑部,之后受到牵连的举子应是从他口中得知。”
花厅里清静是真清静,但稍微有点冷,主要是四面透风。洪涛接过蹴鞠队送来的马凳坐在花厅门口,这里还能晒到太阳。点上根小雪茄,再冲马经纶招招手,示意也坐下。
这就是当皇帝的真实写照,整天窝在皇宫里,看到的、听到的全是二手甚至三手、四手消息,统统经过了好几道加工润色,即便把多方消息放在一起互相应征,想了解事件的本来面目依旧很难。
如果有权力加工润色之人故意不想让皇帝听到、看到真实情况,根本就不用编瞎话,只需把事件的细节有意疏漏些许,强调其中一部分、淡化另一部分,就可以人不知鬼不觉的混淆视听。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