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任何兵马都不如昨日守城之兵将,只要有陛下亲授,即便是贩夫走卒也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王明辅率先发出了由衷的请求。
此言一出,自己连同王家就成了保皇派无疑,无论怎么解释也难以让同僚们释怀。但不说又不成,王家上上下下几百口人,也犯不着为了讨好同僚就被杀个精光。
“正该如此,京营乃禁军,岂可任由其废弛,交由陛下亲领定能一扫颓势!”如果说之前还看不明白皇帝想干啥,现在再看不明白就真该死了。
内阁首辅叶向高虽然不在供词之内,却与其中两位官员有书信往来,且私交不薄。正愁该怎么向皇帝表明忠心呢,忙不迭的接过了话茬,把王象乾的意思又重复了一遍,语气用词更加笃定。
直到昨日在城楼上与王尚书谈及此事,他的一番话才让朕豁然开悟,终于有了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成立总参谋部!
但光靠看书和背书顶多当个军事评论家,让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去陆军当主帅,这支军队的下场恐怕不会比三大营强多少。
如果论拍马屁的功夫,洪涛真不觉得这两位亲戚有啥过人之处。但他们说的是实话,听上去就顺耳多了。不过光有他们俩的意见还不足以左右御前会议,必须还得加上一位更重量级人物的建议。
“……兵部武库司郎中王家桢,兵法纯熟颇有见地,可堪大用!”
现在再跟着说等于附和,一点个人见解都不带,肯定引不起皇帝的关注。不成,必须想个比较特别的角度,比如说皇帝比较看重的官员。把他们推上去,不光可以收获一份感激,也等于是变相帮了皇帝的忙。
不过这位状元郎是个好学之人,又在兵部坐了6年办公室,行政管理方面还是有点积累的。让他去参谋部里继续学习深造一段时间,即便不能成为带兵的将领,当个参谋或者管管后勤还是不错的。
“大致相同,取其出谋划策之意。众卿一直担忧皇帝手握强军会穷兵黩武,无法制衡,朕也深以为然。兵者,国之重器也,断不能由一家一言把控。可没有强军,江山社稷又将不保,很令朕左右为难。
“方爱卿若是不提,朕倒是把这位状元郎给忘记了。不过他毕竟还年轻,又没经历过战阵,当主帅怕是有些仓促了。这样吧,朕打算新设总参谋部,让他当个总理,先给朕参谋几年再说。”
“总参谋部……恕臣愚钝,此参谋与唐之参谋可是同职?”除了兵部尚书王象乾,一屋子人对这个部门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倒是最不起眼的周道登知识最为庞杂,从历史朝代中找到了一个名称相同的职务。
“……臣以为海军不可动,倭寇不可不防。京城安危应由另设新军,由陛下亲授战法,选德才兼备者统领!”
内阁大学士中挑选两位、六部九卿、京营总管、司礼监掌印、新军主帅和朕共同组成总参谋部,称之为总参军机。凡遇内乱调派新军,需由总参军机大臣共同投票决定,超过半数为准。
不过朕贵为天子,总需要有一点点特权。所以如遇外患调派新军,就不必通过总参谋部准许了。这就是朕的两全其美之法,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