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穿越小说主角发家致富 主角重生过去发家致富的

鲮鱼的养殖方法 鲮鱼养殖技术(2 / 2)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5-8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的20厘米大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二、清塘消毒

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用漂白粉2.5公斤、亩清塘消毒。

三、水质管理

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的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的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一次,水位控制的1.2-1.5米。

四、夏花分塘

鲮鱼苗首先是采用夏花发塘,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规格0.3厘米,亩放量为30-60万尾,需经过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至3厘米,成活率为60-65%。然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

五、鱼苗分塘放养

养殖时间为6朋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为三段。目前按我市养殖生产主要进行第一段6朋下旬至8月上旬的发塘生产(一般按本市市场供需以第一次繁殖为主),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00-7000尾,鲮鱼苗4-5万尾/亩,出塘规格每公斤120-150尾,亩产300-320公斤。第二段8朋上旬至9朋上旬,放养规格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放养规格每公斤为1000-1200尾,鲮鱼苗1万尾/亩,出塘规格50-60尾,亩产160-180公斤。合理安排好每期茬囗搭配,亩产可达500-600公斤。

六、投饲管理

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一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上“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0.5黄豆。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亩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囗料,后投喂菜饼。一般生产1公斤鲮鱼需1.5公斤菜饼。

七、病害防治

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1亩1米水深用0.5pmm百虫净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

鲮鱼碘泡虫病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

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鲮鱼池塘鱼种鱼苗麦鲮杂谈

一、品种简介:

通常所说的鲮鱼包括土鲮鱼、麦瑞加拉鲮鱼、泰国鲮鱼、野鲮鱼等,从群体产量、耐低温等性状考虑,麦鲮养殖性状最优。

麦鲮体长、侧扁、圆筒形,近浅红色的尾鳍基部有一明显的黑色斑,口下位,体背部青色,腹部银白。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省,现常作为养殖鳜鱼用阶段性饵料鱼被长江流域的养殖单位引进和养殖,故在长江以南已均有分布,在天然水体中可长到4—5斤,在池塘套养当年可长到0.4—O.5斤,两冬龄可长到2斤左右,麦鲮在水温1l℃以下时被冻伤,7—9℃以下被冻死,15℃左右时停食,18℃以上时可越冬。麦鲮食性杂,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食,也食部分浮游动物,人工饲养中喜食菜粕类和未完全消化的畜禽排泄物。麦鲮的套养近年来在武汉及周边地区逐渐开展,但麦鲮更多的是作为其他名优鱼类饵料鱼配套而进行养殖。

二、养殖技术:

麦鲮的夏花培育技术:

l、池塘要求:

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3—5亩为佳,水深—2.5米,要水源清新、进排水便易,进水前要进行彻底消毒和清理。

2、水花下池:

在池塘彻底消毒和施好底肥后将水加到50—60厘米深,加水时注意用密网箱进行过滤,以防野杂鱼及其它有害生物进入,通常在施肥调水后的2—3天,及时将麦鲮水花投放入池。

3、放养密度:

按50万尾/亩或80—100万尾/亩投放,经过20天的培育,便可长成2.5—厘米的夏花苗种,其成活率在70%左右。

4、科学投喂:

在麦鲮下池后的前7天,每天每亩投喂3—4斤黄豆浆液,分两到三次泼洒,泼洒要求全池洒到,要洒得均匀、滴细,上午在8—9点钟,下午在14—15点钟,观察池中鱼苗的活动及摄食状况,及时调整投喂次数及数量。

5、定期注水:

刚下池的水花小,池水深度为60厘米,因水浅水温容易升高,各种有机物易分解,浮游生物繁殖快,同时池水浅水体空间小,饵料利用率高,可加速鱼苗的生长,下池7天后要每隔3—4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0—15厘米,通常加过3—4次,使池水深达1.2—1.5米即可,加水时特别注意野杂鱼的混入。

6、早晚巡塘:

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以及水色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投饵和追肥量、时间,如:早晨日出前出现轻浮头,受惊后立即下沉,说明池水肥度非常适中;日出后鱼苗仍浮头,则须及时加注新水,并要减少或停止施肥,同时要观察是否有病鱼存在,若有则要及时处置,对池边的蛙卵要及时捞出。

7、炼网:

鱼苗培育15—120天后,体长已达2.5厘米以上,应开网炼鱼,以增强鱼苗体质,以利于分塘转运及对外销售,炼网要逐步进行,不能操之过急,通常得2—3次,且每次的进度与强度各不相同。

8、优质麦鲮夏花的鉴别:

优质麦鲮夏花头小身实,体色润泽,规格非常整齐,鱼苗在池塘中行动迅速,集群性强,受惊后很快潜入水底,摄食力强,喂食时可见水面点点荡漾,在捆箱中更好观察,在容器中喜在水底活动或顶水游动;体质差的麦鲮夏花,头大背狭,尾柄细,行动呆滞,游动散慢,受惊时反应不敏捷,群体分化严重,在容器中体色暗淡,色泽发黑。

麦鲮的池塘主养技术:水质管理:

经常施肥以培肥水质,特别在高温的6—9月份,每周施肥l—2次,每月加水一次,每次10一20厘米。适度的施肥可以大大降低麦鲮的对饲料的直接消耗,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因此,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的猪粪牛粪等肥源是麦鲮池塘主养获取效益的关键。

饲料投喂:

要达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麦鲮喂成上市规格的目的,必需各以精料,进行“四定”投喂,在7月份以前以肥为主以饲为辅,7一lO月份则以饲为主以肥为辅。投喂量在7月份以前,日投喂量为麦鲮总体重的3—5%,7月份以后,则增到5—8%,具体量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结合麦鲮的摄食状况定斟情把握。

防病治病:

麦鲮抗病能力强,到现在为止没发现特别或大规模传染的鱼病,正因为如此,麦鲮的养殖逐渐成为广大渔民朋友的首选之一。

起获:

麦鲮是依靠群体产量来获得高产的,因此,在池塘主养中适时的轮捕特别重要,在8—9月份问,池塘存鱼较多长势趋缓时,进行一到两次起捕上市.既抓住了行情又减轻了池塘负荷,使余下的麦鲮密度变小,生长空间更大,养殖到10月下旬或11月上中旬必须将池中麦鲮逐渐全部起获,以避免冻伤冻死影响效益。

4、养殖效益核算:

夏花麦鲮苗种成本:105元/亩肥料成本:400元/亩。饲料成本:750元/亩。水电、池塘租金、人工等成本:500元/亩。麦鲮商品鱼规格及产量:O.1斤/尾的300斤:O.2—O.25斤/尾的700斤。

麦鲮商品鱼收入:22lO元/亩。花鲢商品鱼收入:150元/亩。麦鲮池塘主养净利润:2360—400—750—105—500=605元/亩。

麦鲮的鱼种培育技术:;另一部分适口饵料鱼鱼种转化为名贵肉食性鱼类,其价值有了根本的变化,其间接效益很可观。若此养殖方式的池塘鱼产量达到或超过1000斤/亩,则其池塘麦鲮本身产生的效益已完全可持平并稍有利润。

三、病害防治:因麦鲮抗病力、适应性很强,极少发病.故在此从略不述。

你登陆央视7套的网站,什么都有,他还可以为你提供几千种种植养殖类光盘

可以的

请收藏本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