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说……”鲁候展望不已。
如今大势已经去了天人二道,唯剩地道。
却当如此,但也是一种惋叹。
“鲁候,余知晓一人,适合这使节之事。”
如此,一行人离开典籍宫,前往位于三宫之上的风祠。
“大宰安排就是,去追那孔丘,让孔丘告知风圣,风都所缺,鲁国尽出,尽管提就是了。”
却是因为,周公之心。
几人坐下,孔丘才一礼道:“风圣,鲁国君……”
“可是孔氏,名丘的那人?”
孔丘起身,恭敬而礼,郑重接过。
况且虽然落魄,却是士族之后。
一言定论。
鲁候摆正姿态,却是明白,这风都是鲁国的机遇。
孔丘紧忙拿出使节之物,然后说明来意。
“孔丘欲携弟子同行,以尊先贤。”
如此,四人皆感心中松快,仿佛冬日已去,暖春到来。
入城不久,孔丘就携三位弟子,来到了风允所居的,风都典籍宫-偏殿。
风允点头,满意至极。
地道博爱,广开万物,却不会钟与一人,道无可道,在风允与老子看来,无法借势成圣。
即使鲁候对召公、毕公有贬低。
风允却笑而轻声道:“得周公之礼,亦能守君子之德,而不观。”
听令则退。
“正是,如今已加冠,近日诞下一子,可入士矣。”
知晓是分封食邑,闻声之人大喜,紧忙领着马车入城。
“暂等……”
“好,你携一条鲤鱼去赠与他,为贺诞子之礼,在他出使之后,可归鲁国出仕,以安稳家室。”
其身后,不少护卫都恭敬捧着一玉石,随几人入风祠当中。
“如此,也更能交好风子,交好风都之人,到时,即使风都不归鲁国,却又与鲁国一城何异?”
“轰!”
“君上,咱鲁国应该派遣学子,前往风祠求学,其一是寻人道之法,繁荣鲁国,其二,是……”
可如今风允坐镇在风都,以二鼎镇压,其九鼎之运势也被其所牵动,入了那所谓的风祠之上。
“这是周公之《周礼》,允观原本而复刻。”
“嗯?”
鲁国的大宰暗示,如此明显。
风允借的是人道,他准备在东,为人族建立不朽之学,而传承世代之典籍,无漏之底蕴。
“崂山一别,此时再见风圣,却是圣位了,孔丘惭愧。”
“而且,其人言语中,多仰慕《周礼》,是为良善。”
“风圣大德,心在九州人族,而不是咱们这‘小小’的鲁国。”
孔丘如今二十,而伯牛年十七八,子路年十六七,闵损年十二三。
周公一生为大周而行,其辅佐成王七年,还政之后,就步入病痛,不久离世,去世之前,都不曾前往封地-鲁国。
“莫谈此事了,如今余为使节,问礼风圣,方才是要事。”
风允拿出周公最初始的《周礼》,孔丘惊愕,却转而喜焉。
鲁国是尊《周礼》的大国,而且是将所谓《仪礼》《大雅》都纳入其中的《周礼》。
不等鲁国宗伯说尽,鲁候就拦住了他欲说之言。
孔丘看出端倪,而其三位弟子却是方入异人,看不出门道。
有人拦路。
若是别的也就罢了,但孔丘倾慕《周礼》,这给鲁候一个好印象。
虽说,那是王昏庸所成的灾难,可……却是人道之行为。
见孔丘来,却也不曾起身,也不曾回应,却是因为专心在玉石之上,以玄气刻录先贤之名,不能分神。
风允一礼,愧道:“允,观前不足,遗漏诸位先贤,当由风祠之后,一一添补。”
而大卜离开不久,鲁国的大宰就听闻了此事,紧忙来鲁候跟前求令。
……
如此,剩下的人族,想要成圣,只能从人道入手,随着增长人族运势,而破立成圣。
而鲁国宗伯又来。
“咱鲁国之幸,在于今日也!”
说毕鲁国君之事,风允颔首。
“大宰,去吧……不过一切先看风子与风都的态度,再谈交往之事。”
就闻:“久等了,允正行要事,诸位入座相谈。”
虽然此时尚空缺不少,但如此震撼之场景,依旧让众人呆愣。
但学礼道,必定绕不开这两部半圣之礼,不然礼道不丰,鲁国也难有此时之地位。
“这本是允之异宝,是《列国·周》所化,其上不只有周公之礼,亦有允在大周时所见、所思、所行、所得……汝可观之。”
“记得,是去向风圣见礼的,说明这风都之地,寡人赠归风圣。”
毕竟,鲁国国都在曲阜,而这风都可就在曲阜边上,枕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还是一位有大圣位的国呢?
风允在殿内,居于案桌之后。
“轰隆隆……”
马车继续前行,绕过碎石之道,不多时,就看见了处于山势之间的风都。
城内城外,皆是风氏之民,此刻正修缮古城,开拓城外田地,为风都添砖加瓦,以行生养之道。
而空缺之处,传来不满之息。
其正面台阶,最首为三祖与娲皇、羲皇,农皇,之下才是各位中原帝者,王者,大贤德者。
“人道之法?”
如此说,孔丘才想起,风允之心,本就是欲成学宫,而这风都典籍宫,就是存放九州之书的地方,所谓周公之礼,只要风允有,就定然会在其中。
“轰隆隆!”
“诺……”
伯牛在前御马,子路不由嗡声询问。
“我鲁国之人,可要好好与此风都之人,交往啊。”
“唉……皆是因为《周礼》啊,风圣对《周礼》的态度并不好,所以鲁国宗室中,行礼道者,不喜风圣。”
风祠宽广,三面之石台,层层交错,仿佛台阶,但此时空荡,唯有二鼎在殿内正中,蓬勃气运。
风允与孔丘皆有感,望向天空。
因为记载缺失,这些先贤正在被人族遗忘,当再无一人知晓时,就是这位道天之中的先贤,消散之刻。
风允此番能建立风祠,对道天之先贤,大利也,此时的疏忽,自然放过,只希望风允快些找到他们,然后立于风祠当中,以让后世之人,永不遗忘。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