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134章:台谏与中书之争,为赵祯背锅的陈执中(2 / 2)

赵祯先是令内侍省为张美人和苗昭仪送去了许多礼物。

苗昭仪之母乃是赵祯乳母,父亲早逝,对外没有亲人,便收下了礼物。

但张美人则依照赵祯所言,演起了戏。

其婉拒了赵祯的礼物,称其伯父在南方多病,恳请北调。

而后,赵祯才令中书拟旨,称张美人贤良淑德,不要厚赏,故封赐张美人的伯父为宣徽南院使,判河南府。

中书三相公都觉得此举理所应当。

后宫立功,外戚受益,乃是历来不成文的规矩。

宣徽南院使是个虚衔,张尧佐也影响不了朝堂,故而都没有出言反对。

但此消息一出。

欧阳修、包拯、台谏官们都纷纷上书,表示反对。

众人反对的原因都一样。

对外戚,要防微杜渐。

张美人已数次在官家面前吹耳边风,令张尧佐走后门擢升。

张尧佐无才无德,心胸狭窄,若张美人真生下龙种,张尧佐必定入两府。

到那时,若张美人之子成了太子,将更难钳制住张家之势。

为防外戚专权,大家才出言反对。

赵祯将众官员的反对奏疏皆留中不发。

统统冷处理。

而首相陈执中依据赵祯的旨意,也并未将此诏书正式下发,而是停诏不发。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了,乃是赵祯和中书的常用套路。

待反对者不再群情激愤,诏书便会再次下发。

得知停诏不发后,欧阳修和包拯便不再发言了。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