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125章:精力充沛包希仁,教科书级别的审案手段(2 / 2)

“这就是个骗局,冷青早就想到了面见官家时应该如何说话,官家心仁,极有可能着了道!”

“一派胡言。官家问话,谁敢扯谎,他若不是帝子,必然会露馅!”陈执中一脸认真地说道。

听到此话。

苏良有些想笑,他看向陈执中,道:“陈相,伱确定大家在官家面前不敢扯谎?

官员们哄骗官家不是一次两次了,还谁敢扯谎?

人人都敢扯谎。

陈执中被气得脸色发红,他最怕的就是这种混不吝的回答。

“都别吵了!”

这时,赵祯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苏良,你说,接下来应该如何做?”

“臣建议,官家立即回宫,莫问冷青之事。而冷青与高继安最好交由大理寺与开封府联合审查,最多五日,必出结果。若冷青真是帝子,臣愿向陈相、夏枢相和赵寺卿致歉!”

苏良想到不久前高继安的表情,就笃定这里面绝对有猫腻。

“就听苏景明的,回宫。”赵祯用一道无须再议、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

陈执中、夏竦和赵概气得牙根直痒痒。

他们实在想不通赵祯为何如此宠信苏良。

即使苏良一句话去除了宫内的铅汞、丹砂之毒,官家也不应如此厚待。

太气人了!

苏良也有些发愣。

自他论辩黄河变道之策失败后,官家对其确实很好。

甚至语气都比往昔温和了许多。

今日这一句“就听苏景明的”让他生出一种“得遇明君,一定要为大宋肝脑涂地”的感觉。

其实,这是张茂则的功劳。

张茂则除了向赵祯汇报了苏良在河道上拼命的表现外,还称苏良有些像年轻时的韩琦,希望其莫被一些杂事磨平了棱角。

此话,赵祯一下子听到心里了。

赵祯与韩琦相差两岁。

起初,他视韩琦为知己,俨然是将其当成未来宰执来培养的。

宝元元年,担任台谏官的韩琦上《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痛斥四大宰执,当时称为:片纸落去四宰执。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