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111章:戏精附体,显眼包夏竦的哭戏表演(1 / 2)

他本以为小年过后,下一次朝会便是元日大朝会了。

哪曾想,突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丢人现眼的事情。

包拯率先出列,高声道:“官家,臣昨晚抓捕这些人,并非一时兴起,在翻阅过多件开封府僧人犯案的卷宗后,臣便想着铲除这群披着袈裟的败类。开封府僧人,苦百姓久矣!”

“开封府僧人,喝酒吃肉、娶妻生子、包养小妾,这些有违佛法,私德不检的行为,臣便不再赘述了。朝堂之上,人人皆知。”

“今日臣要讲的,乃是他们对朝廷与百姓的危害!”

“其一,僧人私建质库,收取百姓高额息,以利滚利,有些百姓甚至被逼良为娼,卖儿鬻女,甚至选择跳河自杀。”

“其二,利用僧人身份敛财。一个个身披袈裟,却腰缠万贯,将百姓良田化为寺田,将百姓之产化为个人之产,穿佛衣而做恶魔之事,赚得都是侵民之财。”

“其三,当下大相国寺的万姓交易市场已成官员销脏之地,官员们将行贿之物迅速转化成现钱,大相国寺的僧人助纣为虐,与不良官员合谋,贪墨的都是民脂民膏!”

“其四,僧人们大量倒卖度牒,一张度牒倒一倒手,便能赚取百贯之上。”

……

“追根溯源,皆为僧尼经商之害,臣之所言事例,在开封府案宗中皆能寻到。故而臣恳请立即禁止僧尼经商,令僧人回归佛法,而非竞相逐利!”

包拯说完,三司使王尧臣便站了出来。

作为三司使,他能看到的是僧尼经商为朝廷带来的各种益处。

“包学士,此言差矣。大相国寺香火鼎盛,百姓们祈祷礼佛,皆去此处,说明佛寺确实有助于规范道德。”

“僧尼经商,乃是寺庙繁盛后的必然趋势。每年科举,汴京上百座寺院皆以廉价供举子们吃住,城内哪家正店脚店可如此做?至于质库,确为高息,但比之民间商人的还是要便宜很多。此外在旱灾蝗宅之时,流民挤于汴京城下,是僧人为他们无偿施粥……”

“包学士,你莫因抓到了几名行为不检点的和尚,在开封府办了几件和尚枉法的案件,便要将僧人们的功绩一棍子打死!”

“你可知,数年来,在我们军费、俸禄经费、救灾经费不足时,大多都是以度牒或寺院之钱添补,此外,厚待僧尼乃祖宗之法,僧尼经商,绝不可废!”

王尧臣乃是完全站在僧尼提供的利益来讲,他觉得自己所言没有任何问题。

“哼!”

包拯冷哼一声,反问道:“吃人之虎,献虎血自保,便任由其吃人乎?”

“三司将一群恶僧贪墨民脂民膏的钱财说得如此正义并视之甚重,实乃是你这个三司使无用!”

“伱……你……”王尧臣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不远处,副相张方平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放弃三司使之职,其实就是因为处处受气。

自打真宗泰山封禅,将国库之钱几乎耗之一空后,三司使就是个苦差事。

无论现任的三司使能力有多强,有多么负责,钱都不够用,都会被人骂。

垂拱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时,陈执中站了出来。

“僧尼难道就只能整日吃斋念佛,不问世事吗?僧尼经商乃是正途,不能因为个别不良现象,便禁止僧尼经商,此乃因噎废食之法也。”

唰!

知谏院欧阳修大步走了出来。

“敢问陈相,你可去开封府看过有多少僧人做过恶事,你又可知汴京僧人在百姓心中是什么口碑?若你都未曾调查,便将其认为‘因噎废食’,是不是过于武断了一些?”

随即,御史中丞唐介也站了出来。

“僧尼吃斋念佛外,自有许多事情可做,但前提是不做恶事,昨夜那些僧人之行径,实乃禽兽所为,陈相觉得这只是个别不良现象吗?”

一旁的殿中侍御史范镇补充道:“汴京城僧尼已成百姓心中毒瘤,臣以为不得不除,让他们只去吃斋念佛,反而能利国利民!”

……

陈执中面色铁青。

他没想到这些台谏官如此不给他面子,他就说了一句话,便被一群人怼了一顿。

实在是下不来台。

他顿时意识到,首相比副相难做多了,怪不得杜衍大多都是闭口不言,或者到最后才说话。

他站出来说话,显然是站早了。

这时,一直都没开口的枢密使夏竦站了出来。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