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第二百一十章 傻大胆(1 / 2)

实际操作了几次之后,现在也算是比较熟练了。

有了威亚,杨婕导演还不满足,又想起了在亚视参观的时候,曾听到的过江龙。

当时,杨婕只听到了几句话:“两头吊起来,人挂在中间,一拉就走了。”

怎么吊?怎么挂?怎么拉?

谁也不知道。

于是又开始了集思广益。

根据剧组已经掌握的威亚,随后便联想到,可以把单个的滑轮,变成两个或多个,用钢丝把它们连接上,再穿上吊人的钢丝。

这样让人拉着跑,不就可以使演员的活动轨迹,按照钢丝的路线走了吗?

至于走动的快慢和长短,是由拉绳的人和钢丝的长度来决定的。

弄明白了这个道理,剧组立刻便开始了“过江龙”的制作和试验。

第一次用是在京城的军艺礼堂,当时拍的是《坎坷逢三难》的一段,猪八戒和沙和尚在流沙河里对打。

只是,虽然弄明白了原理,可是,吊人的钢丝该怎么解决呢?

那套威亚设备里倒是有钢丝,可是不够长,而且,那种材质的钢丝在国内肯定是买不到的。

杨婕给台里打了报告,想要让台里出面解决,结果不言而喻。

没钱!

台里没钱,剧组只能自己解决,各种标准的钢丝全都用了一个遍。

这其中首先高考虑的自然是钢丝承重的问题,必须要确保演员的安全。

可是,钢丝一旦粗了,就很容易在画面上留下痕迹,如果太细的话,又很容易断掉。

后来还是听别人介绍,买了一种据说是空军用的钢丝,最为坚固,不易断掉的,可还是在拍摄的时候,发生了不少次事故。

那场戏里面,猪八戒有一个横着飞过水底的动作,正当马德桦老师拿着耙子追打沙和尚时,钢丝断了。

马德桦从半空“啪嗒”一下,肚皮朝下,摔在了地上,那个大肚皮硌得他当时几乎喘不过气,万幸没有大事。

猪八戒刚摔过,紧跟着又是沙和尚,接下来的一个镜头是沙僧朝着猪八戒冲过去,一个从远到近的镜头。

当时王翀秋老师趴在舞台前方,镜头迎着沙和尚。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