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125. 全息:视频观影2 刘邦:有人记得朕才……(2 / 2)

为大正开国皇帝定下庙号“圣祖”,谥号“正文皇帝”,因为考虑到了对方生前实在是喜欢“正”这个字。

前者本该叫“汉圣祖”才对,但后世因为各种汉太多,不好区分,于是习惯称“正圣祖”。

除此之外,谥号也被后世人玩出了花。

他们发现“正文”这两个字合起来不就是“政”吗?于是给了正圣祖一个外号“政帝”。

后世网络热评:

「别人用政帝这个外号我都不服,但秦始皇和正圣祖太适配了。理性讨论,正圣祖到底是不是始皇转世?他怎么就那么爱大秦呢?」

天幕前的观众们:……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这确实是另类的始皇“转世”。

刘谌的第二个操作则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活成正圣祖2.0,自己努力养生,跑去卷臣子和皇子。

虽然他没有大公无私到搞什么从宗室里选继承人,但他学到了一点——只要自己活得久,总能挑出优秀且合适的继承人。

儿子被熬死了就挑孙子,说实话孙子还更好挑一些。因为他自己能生的儿子是有限的,但是儿子们却可以生出N倍数量的孙子。

始皇亲自调.教出来的刘谌显然非常靠谱,所以他后来选的太孙也很靠谱。

哪怕刘谌自己没熬过儿子,最后传位给了儿子。可后头的太孙也没等太久,才过几年就继位了。

幸好,太孙没有活成正圣祖3.0。

大正群臣感动得涕泗横流。

始皇:……至于吗?

大正群臣的高兴大概只持续了几代吧。

正圣祖留下的余威虽然还在,但影响力大大降低。所以后头的皇帝难免变得越发奇形怪状起来,远不如开头几位靠谱。

这个时候,他们就发现这种皇帝还不如正圣祖3.0呢。

要是当初正圣祖的版本能持续传承下去就好了。

公元410年,也就是正圣祖去世150年左右的时候,大正发生了一次动乱。当时的大正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不过好在有之前的励精图治,情况不是特别严重。

然而反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向关中,距离灭国也不远了。

当时的皇帝靠在关中苟两年、在蜀中苟五年,成功苟到了“大正忠臣”蹦出来救国。对方灭了叛军,迎皇帝还都。

此时插播了一段正圣祖在世时特意给后辈留下的后手:秦函谷关、蜀中阳平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并附带始皇内心独白:

「先假设后头的皇帝都是废物,再给他们留点退路。」

众人:……先假设是废物可还行。

刘氏子弟:可恶,我们被内涵了!

这都不是暗讽,直接是明嘲了。

随着天幕的播放,他们发现始皇留下的后手还远不止这些。

众亡国之君看得眼热不已:

“为什么朕没有这样的老祖宗?唉,都怪朕的先祖不争气。”

先祖们:我们还没跟你们算灭国的账呢(微笑)

说回天幕里的后续。

复国后,废物皇帝并没有好意思改国号。

——可能也是觉得大正说起来归属感更强,可以收买人心。要是改了,总不能把“正汉”改成“正X”或者“X正”,肯定只能把正给改了,那不行。

所以他依然沿用“正汉”和“大正”的说法,并且扭头就一脸感动地跑去太庙给他的老祖宗正圣祖上贡祭拜了。

完事之后还给老祖宗的谥号里添了足足九个字,用的全是溢美之词。

为什么是九个呢?因为他觉得九个字对应九鼎,这个数字才配得上他家先祖。

废物皇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呜呜呜!我那英明神武睿智拔群眼光超前的老祖宗,我能四兴大汉全靠您啊!”

“帮我复国的丞相说他是您的脑残粉,看在您的份上才出手的,不然他就自己篡位了!”

观影的始皇:……

你还有脸跑来祭祖呢?废物点心!

始皇心说丞相你还不如自己篡位算了,反正那废物皇帝又不是他的血脉后人。

老刘家丢了江山关他什么事?丞相既然是他的脑残粉,说不定国号会定个“秦”,这不比延续“正汉”更得他心意?

结果废物皇帝告诉他:

“丞相是高祖之弟刘交的后人,他叫刘裕。他说他不是高祖之后,上位的话很难得到支持,所以才让我继续当皇帝的!”

始皇失望:

“又是老刘家的子孙?看来朕是等不到大秦重现了。”

天幕外的刘裕:嗯?!

这里怎么还有朕的戏份呢?!

但刘裕觉得以他自己的性格,应该是不会单纯因为崇拜正圣祖就不篡位的。这个说法太离谱了,一定有猫腻。

不是高祖后人怎么了?高祖还封了刘太公为太上皇呢,所以他祖宗刘交也能算是大汉皇帝之子,他出身正统着呢!

果不其然,废物皇帝很快就发现自己被骗了。

丞相不篡位那是为了积蓄力量,混在朝堂里结交朝臣、争取众人的支持。等到大家都对他心服口服后,他就果断废了这个废物,自己登基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废物皇帝:???你演我?

废物皇帝的意见没有人在意。

刘裕美滋滋登基之后为了维持自己“正圣祖脑残粉”的人设,基本全盘继承了大正的制度和律法中优秀的部分,并给正圣祖谥号又加了九个字。

而且正好他这个真“四兴大汉”的皇帝篡位之后是可以改国号的,于是他就改成了“秦汉”。

因为距离大秦灭亡已经过去了大几百年,而且刘裕不是刘邦的子孙,所以他改“秦汉”的阻力并不算大。

大正臣子们:

“什么我们是正汉吗?我们难道不是大正?感觉大正之后接大秦也没什么问题。”

历史上刘裕建立宋国是因为他被东晋封为宋王,这里蝴蝶掉了这一段,他自然不会选择“宋”字。

现实中的刘裕懂了:

“什么正圣祖的狂热崇拜者,都是人设,为了争取众人的支持编的罢了。”

他就说嘛,他怎么可能是谁的脑残粉?他刘裕就不是那样的人!

始皇这个正圣祖本人:

“无所谓,反正朕的大秦重新现世了。”

公元420年,秦汉复国之后,又磕磕绊绊延续了将近两百年。到了公元610左右,天下乱象再起,重新打成一团。

但是此时的天下因为之前汉室后人一二三四接连复兴大汉,已经将“天命在汉”这个印象深深刻入了脑海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所以不少起义军发现自己如果不自称汉室后人的话,根本没有多少人愿意响应他们。

大家都觉得他们迟早要凉。

那么该怎么办呢?

汉朝皇帝们:

“不会是朕想的那样吧?”

是的!天下很快涌出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汉国,各个都说自己是汉室宗亲。

反正连刘裕这个和刘邦关系不大的刘交后人都复汉了,他们这些再远一点、远到和刘太公也没什么关系的“汉室后人”,当然也可以复汉呀。

刘裕:呸!我祖宗刘交的爹是太上皇,你们先祖的老爹被封过皇帝吗?

头领们:不管,反正我们就是汉室宗亲!

刘邦刘彻刘秀:

“虽然猜到了他们会这么干,虽然换朕朕也这么干,但朕还是要谴责一句,这群人真不要脸!”

汉朝皇帝们在唾弃没有节操的起义军,为了当皇帝祖宗都肯乱认。

而天幕前的李世民却表情复杂,因为公元610这个时间点实在是卡得太巧了。

他们大唐是公元618建国的。

所以李世民表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