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20. 娱乐:趣味杂谈3 诗词文章串烧Ⅲ……(1 / 2)

明朝,嘉靖帝时期。

朱厚熜看着天幕上的诗词,陷入了沉默。

原句“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是朱厚熜写给将军毛伯温的。

对方出征安南,只花了一年时间兵不血刃解决问题,加封了太子太保。这首词就是在他出征前,朱厚熜所作。

本来是一首很正常的诗,还表达了他对毛将军的亲厚和看重。结果被人这么一改,别说其他人了,朱厚熜自己看着都觉得怪怪的。

幸好毛将军已经去世了,不会跑来质问他是不是真对人家有什么非分之想。而且他从几年前开始就不理朝政了,今晚也没有召集朝臣们一同观看天幕,不必面对他们的怀疑目光。

但是朱厚熜不知道,人死了反而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因为死无对证,更容易让人遐想。

朱厚熜根本不知道,他没召集群臣,替他处理朝政的严嵩召集了。

于是,此刻的议事殿里众臣正议论纷纷。

“咳,后世人就是爱乱来,陛下定然与毛将军清清白白!”

严嵩出来打圆场,就是不知为什么听着有点欲盖弥彰。

群臣低眉顺目:

“严首辅说的是。”

至于心里怎么想的,那就不一定了。

毕竟毛将军那次出征回来时明明荣宠加身,可才过去了短短四年,就遭到厌弃,被奸人害得病逝。

陛下的态度反复无常,如今看来说不准是求而不得,恼羞成怒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要不怎么把人发放边疆之后,途中又改了主意赦免他,准其还乡呢?必然是舍不得下狠手,又反悔了。

唉,可怜毛将军忠肝义胆,生前竟遭人如此欺辱。

被脑补的朱厚熜本人:???

在嘉靖朝暗流涌动的时候,天幕已经丝滑地过了这一趴。

【除了将军之外,匈奴单于们也该警惕一点才是,毕竟有一句诗叫做:楚王好细腰,单于夜遁逃。】

这一次的诗作者反应不大,倒是另外两类人摔了酒盏。

楚王们:???

是谁?是哪一任楚王这么重口味?!

单于们:!!!

嘶!楚王竟恐怖如斯!

某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单于忍不住了,下意识询问周围人:

“楚王真的有这种爱好吗?本王岂不是很危险?幸好我们与楚国还隔着赵魏韩……”

他们憨兮兮的儿子挠了挠头:

“父王,您多虑了吧?人家楚王喜欢的是细腰,您看看您自己的腰细吗?”

单于们低头审视自己。

膀大腰圆、体格庞大,确实和细腰扯不上关系。放心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儿子又说:

“再说了,您这胡子拉碴的,楚王应该也看不上。”

单于们:……

这谁家倒霉孩子,有这么埋汰亲爹的吗?

刘邦看得拍腿大笑,笑到方圆十里的鸡跟着打鸣。

没办法,只要他把楚王带入项羽、单于带入冒顿,他整个人就停不下来。

这是他的两个死对头了,反正他也不顾及形象,当即就让史官把这句话记下了。并夹带私货地标注上项羽和冒顿的名字,指名道姓表示说的他俩。

史官:???

史官拒绝了,他们坚决不干这种虚假记载的事情。

刘邦循循善诱:

“这怎么能算虚假记载呢?你想想,项羽是不是喜欢细腰的美人虞姬?这句话没毛病吧?”

史官:……

“然后后半句,我不信冒顿那家伙一辈子没打过败仗。反正只要他打过了,夜里逃跑过,那这句就是真的。”

史官:……

“所以朕只是把两个无关的事情拼在了一起,朕又没说它们两个之间有因果关系,不算虚假记载。”

史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满朝叹为观止:论无耻还得是你啊,陛下!后世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流言蜚语,就是这么传出来的吧?

汉初史官和皇帝正在极限拉扯,双方都想说服对方,一时半会儿还出不了结果。222听了一耳朵热闹,但这不影响它继续往下盘点。

【说完单于,我们再说说皇帝。有一句叫做: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希望与君共勉。】

皇帝们:?

皇帝们:是我们想的那个意思吗?!

白居易冷呵一声,对此没有任何表示。

他就知道,他的《长恨歌》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出场。

倒是李白叹为观止:

“后人可真会编故事。”

他从来没碰见过磨针的老婆婆,而且就算碰见了大概也不会感叹对方的持之以恒,只会觉得这人是不是年纪大了开始痴傻了。

先不说铁杵能不能磨成针,就算能,这么磨也太浪费了铁了。

要知道古代铁可是稀缺资源,每家每户拥有铁器数量都是有规定的。

不过没有人把重点放在故事上,大家都在讨论这句混搭诗是什么意思。

“没看懂。”

纯洁的人一头雾水。

“我也没看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老司机假装自己一头雾水。

于是天下大同的和谐世界就这么达成了。

不等没懂的人想通,说书人已经进入了下一段。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吗?不是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句,据说这句的前后半句都是同一人所作,虽然这个传闻的可信度不高。】①

【它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树梨花压海棠。】

看完注解的苏轼:…………

苏轼的心声震耳欲聋——这两句话是能随便乱搭配的吗?说书人你不要脸老夫还要啊!

还有,后半句真不是他写的!

他现在没写过这首诗!以后也坚决不会去写!

所以后人为什么要说这首诗是他写的?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什么意思?”

不识字的人看不懂天幕上的注解,着急地询问周围人。

有人指着一个喇叭图案:

“你看到这边有个图案了吗?点这个就能出声了。”

“哪个哪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就是这个……啊,它开始发光了!”

原来是222发现大家好像都没搞懂喇叭的用法,紧急加了一个演示程序。不仅教了点击喇叭自动念出声这个功能,还有很多人没学会的调节音量这个功能。

大家跟着发光的地方点了点,果真听到了朗诵版: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并配有大白话的解释版本。

周围的百姓们:“哇!”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