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就在穆桂英脸色大变的同时,黄凤仙的一番说,更加的确认了穆桂英心中的想法:“桂英,虽然我在辽国时,只是在九龙山山口驻守。不过,我也进过天门阵,帮我,我爹设置金锁阵,也听说起过一些守阵的阵主的名字。可今日所破之阵的阵主与我与知道的,多数都有出入。我怀疑之前的阵主都被调走了,所以,这些阵才这么容易被攻破。”
“传令兵何在——”穆桂英神色凝重坐回帅位,对着快速进入营帐的传令兵说道:“速用本帅带来的鸽子与八王爷联系,让他注意边关外是否有异动。”
待传令兵出了营帐,黄凤仙才惊道:“你怀疑他们去打高阳关了,当初宋、辽两国的约定可没有这条?”
“在‘利益’的面前,‘约定’算得了什么。”穆桂英轻轻吐出一口气,心中却不愿相信自己的猜测是真的。
黄凤仙听了穆桂英似感叹,似嘲讽的话,默然无语。因为黄川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如果不是辽人给了他足够大的利益,他如何会杀妻投敌呢。
穆桂英见到黄凤仙神色黯然,立刻反应过来,忙道为:“凤仙,你也不要多想。这世间之事,都不是绝对的,凡事有两面。”
黄凤仙点了点头,刚要说话,传令兵便进了营帐。看到他脸上的慌张,穆桂英与黄凤仙的心皆是一沉。飞快接过与高阳关的通信,穆桂英连忙道:“速通知杨副帅与杨延德总指挥,让他们带着两路人马立刻退出天门阵。”
“属下遵命。”传令兵也明白事态严重,迅速退出营帐。
事情果真如穆桂英猜想的那样,就在宋朝的大军攻入天门阵,接连攻破里面的小阵之时,韩延寿却已经带着辽军的主力,前往高阳关。其目地就是趁高阳关兵力空虚,一举拿下高阳关。
如果高阳关被韩延寿攻下,就算天门阵被大宋的将士们给破了,大宋朝所要面临的就是灭国的危险。因为高阳关可是大宋朝的军事重地,也是因为高阳关,辽人才多年也不曾成功入侵大宋朝。
穆桂英自然是明白高阳关的重要性,特意让杨六郎、杨五郎带着一半的人马,回援高阳关。幸好,高阳关中也有十万宋兵,而且还有八王爷镇定,应该能支持到杨六郎等人回去。
黄凤仙想了想,便起身道:“如果让杨副帅与杨延德总指挥回高阳关,那天门阵中的兵力就减弱了。现在我也没有事了,不如我入阵吧。”
“那好吧。”穆桂英点了点头,随即又道:“待杨副帅回来之后……”
就在穆桂英与黄凤仙商讨的时候,得了消息的杨六郎当时便是破口大骂韩延寿是出尔反尔的无耻小人。不过,想到韩延寿的手段,杨六郎还是立刻调转马头与杨五郎,先行退出了天门阵。而那两路大军也即刻整顿,随后赶往九龙山山口的营地。
话说杨六郎一路来到穆桂英的营帐,心情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平静下来。只是在进入营帐之时,脸色阴沉的很难看。而随后进来的杨五郎,却那是那一副波澜不惊的平静表情。
“桂英,那韩延寿果真带着辽军去攻打高阳关了吗?”杨六郎看着地图,脸上绷的很紧,嘴唇微抿,眼中却闪现着少见的狠色。这让穆桂英与黄凤仙见了,心中都不由的感叹,此时的杨六郎才是辽人怕的那个‘杨六郎’。
穆桂英见到这副模样的杨六郎,心中也有一丝紧张,不由的说道:“父帅,桂英之前就感觉到这天门阵破的太容易了,便猜测韩延寿是不是有别的目地。这才利用桂英从穆柯寨的鸽子与八王爷联络,而八王爷派出的探子已经探明,距高阳关三十里确有辽国的大军正在逼近。”
杨六郎点了点头,沉声道:“确实了消息,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让我回援,你做的很好。待兵马到齐,我便立刻回高阳关。我与韩延寿是老对手了,没想到最后还是要在疆场一决高下。”
“六弟,我感觉只有二十万人马回援好像不妥。”杨五郎指了指地图上的大片平原地区,说道:“韩延寿既然敢背弃约定,那他一定会孤注一掷攻打高阳关。我相信韩延寿所带的辽军,一定是辽国最精锐的军队。如果我们要想重创辽军,二十万人马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