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里的那雙眼睛消失了,門外的林游則被這一出給整不會了。
什么情況?我敲錯門了?
他后退一步,又看了一眼門牌號。
1702號,沒錯啊?
他掏出手機檢查了一下短信,“17層,1702”。
確實沒錯啊?
好在馬上門里又響起了一陣腳步聲,門鏈被打開,那天樓下見到的梁興昌老爺子打開了門。
“小林來了啊,來,快進來吧。”
“梁老爺子,剛才開門的是?”林游四下看了看,沒見到另外的人。
梁興昌一邊呆著林游往里走,一邊給他解釋道:“那是我小孫女絲絲,她媽媽的研究課題需要實地考察,經常全國各地跑,爸爸也忙得不著家,所以她經常來我們這里住。不過她比較怕生,不怎么敢見外人,你不要介意。”
“哦。”林游點了點頭,沒有再多問。
走進老爺子的書房,林游發現這里簡直就是一個手工作坊,除了書架所在的區域比較整齊,桌子上散亂的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圖紙,打印的和手繪的都有。
各式各樣的木質古建筑模型擺的到處都是,書房正中間擺著一堆散開的零件,還有兩個還未拼裝完成的半成品模型。
一個似乎是一座鼓樓,另一個就比較明顯了,應當是一座廟宇。
林游好奇的湊上前去,“這兩件,您是正在拼裝嗎?”
“沒有,鼓樓這個是我在拼裝,這間寺廟是絲絲在拼著玩的。”
“這些圖紙和模型,全都是您親自考察,根據真實的古建筑等比例縮放制作出來的嗎?這也太厲害了!”林游對此非常敬佩。
卻不想梁興昌笑著搖了搖頭,“前些年還行,現在我都一把年紀了,哪還有那個本事全國各處跑啊。現在這些資料,大部分都是絲絲的媽媽,還有一位很厲害的古建筑畫師收集的。”
林游大略環視了一圈,發現完全沒看到眼熟的建筑,于是好奇的問:“怎么沒看到比較有名的古建筑?如果要宣傳的話,不是那些更有名,更深入人心的古建筑,宣傳效果更好嗎?”
梁興昌繼續無奈的搖頭:“有名的古建筑,大多都有還算完善的保護措施,幾十年都不會損壞。但是很多散落民間的古建筑,沒有重視和保護,每一天都在朽壞頹圮,現在再不記錄下來,以后可能就沒有機會了。”“就像那位畫師,他已經40多歲了,還在每天背著50多斤的背包,在全國各地的鄉野里尋訪古建筑做記錄。用他的話說,現在他就是在跟時間賽跑。一次山火,一場雨水,都可能埋葬一處三四百年的古跡。”
“也不只是他,所有的古建筑研究學者,都是在跟時間賽跑。”
林游環視墻上掛著的一張張圖紙。
洪洞縣關爺樓。
早覺村二郎廟。
鐵爐莊千佛閣。
韓家莊玉皇樓、魁星樓。
……
“找這些地方,應該很辛苦吧。”看著一張張精美的圖紙上,古樸莊嚴的古建筑撲面而來的歷史厚重感,林游下意識的問道。
“是啊,很辛苦,主要還是不受重視,經費有限,研究的人更少,很多都是自己花錢去做這事。尤其是很多古建筑都在一些偏僻的地方,交通不便,需要扛著幾十斤的器材,一邊跟人打聽一邊找,吃住也都很簡陋,很多學生受不了這種苦,中途就放棄了。”梁興昌說著說著就嘆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