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极品宝镜

第165章 瞒天过海(3)(2 / 2)

祁震山克制中心里的激动,他都难以办到的事,没想到在徒弟手里却达成。

祁震山觉得,就算不参加第三场比试,弟子宝镜此时也具备了玲珑珍宝阁传入的资格——岳父岳母在上,大小姐在天之灵若能得见此幕,应该也能安心了!

返回港城的飞机上,宝镜是一路睡过去的。

若没有霍爵士做保,师徒俩所携带的瓷器甚至很难经过安检,国宝级的文物真品本就不能出境,不通过特殊渠道,携带的瓷器若被鉴定为真,估计师徒俩只有做好终生不得返回内地流浪境外的准备了。

飞机落地,同样熬得精疲力尽的祁震山,还得带着瓷器前往祁易水事先约定的地点。

睡了两天,宝镜依旧疲惫。

她没有跟着师傅前去,而是选择留在霍家,替自己和祁震山分别开了一副药方。她和师傅,都需要好好补一补气血了。医者不自医,两年多以来,这还是宝镜第一次给自己开方。

苏富比拍卖行,祁震山见到了令人讨厌的祁易水,同样,穆清远也缺席了。

拍卖行的鉴定师早已等候在此,祁易水手里提着一个包裹严实的木盒,瞥了瞥祁震山一眼。

祁易水将木盒打开,苏富比的几名鉴定师围了上来。

易水先生在港城富商圈子中有几分名气,苏富比拍卖行对其提供的古玩珍品肯定重视。

木盒打开,一个胎质洁白如玉的瓷枕露出了真面目。在初步检测后,几名鉴定师不由惊叹:“易水先生此次送来的精品瓷器,我们初步认为是宋代定窑出产,白釉孩儿枕。”

如果真的是定窑珍品,那就算临时加入拍卖宣传,他们也得让这白釉孩儿枕加入苏富比的春拍会,一定能引得港城富豪们为之疯狂。

如此艺术珍宝,是值得所有收藏界人士为它疯狂的。

“瓷釉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且多,釉层由上至下垂挂流淌,看泪痕流向,像是北宋早期作品。”

“泪痕”是指瓷器表面的流釉现象,定窑土胚上釉后,在烧制过程中会形成流釉现象,而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这是鉴定定窑的重要凭据之一。往前推的唐瓷,纵横比对的其他宋代名窑,瓷器成品均无泪痕产生,这是定窑特有的特点。

北宋早期,定窑烧制瓷器时是口在上,足在下,所以泪痕也由上而下。

到了北宋中期以后,定窑采用了“覆烧”技法,流釉方向就由底向口。泪痕的方向,成了鉴定定窑瓷器烧制时期的依据。

祁震山脸色微黑,因为祁易水取出的定窑白釉孩儿枕,真品同样是属于玲珑珍宝阁的秘宝,是祁易水多年前盗走之物,祁震山见了这几乎一模一样的高仿,能高兴才有鬼呢。

不曾上手检测,祁震山也说不好,祁易水到底是不要脸到把真品拿出来充当徒弟穆清远所制呢,还是穆清远同样烧制除了能以假乱真的定窑瓷器。

他希望,祁易水还能坚守下底线,要想抢夺玲珑珍宝阁的正统传承,总不能靠着龌龊无耻的手法取胜。

拍卖行几名鉴定师手持着放大镜,对定窑白釉孩儿枕进行了细致的检查。

其中一名老鉴定师有些为难,“易水先生,按说以你的声望,不至于拿高仿作品来糊弄苏富比拍卖行,我行和易水先生也合作过不止一次……可这次的定窑孩儿枕,老夫却心存疑虑,暂时不能给您一个肯定的答复。”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