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时间里世界各国舆论忽然传出清政府从英美德等国大举采购军舰枪支,为武力支持琉球复国做准备。琉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还在北京壮烈自杀,以死抗议日本侵略,以死请求中国出兵。而日本政府面对这种压力,不得不派遣副岛仲臣来华与清政府协商此事的解决办法。
军机处外灯火通明,不过里面只有两个人恭亲王和同治,恭亲王知道此消息后也大为恼怒:“小小弹丸日本也敢向我朝挑衅。”
“六叔,依你之见我朝应该如何应对”。
“皇上,我朝应速速派人与其交涉探询日本动向,日方礼亏,料想必会撤出琉球,我朝便可不战而制敌”。
“如此甚好,”同治自然想到让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交涉。
当年5月,总理衙门内的官员像往常一样在小心的处理着公事,李鸿间今日也如往常一样上午在总理衙门待着,难得今日清闲,命下人泡了一壶自己最爱喝的西湖龙井,外面的章京慌慌张张的跑进来“不好了,李大人,日本特使副岛仲臣要求面见大人。”
“来的好快呀,让他们等一会,本中堂是他们想见就能见的吗,让他们先等着吧,等本中堂喝完这碗茶再说。小理”李鸿章心说先晾晾他们,熬熬他们,杀杀他们的锐气,李鸿章又再次打起了最为得意的**习气。
副岛仲臣此行肩负着帝国的特殊使命,所以他必需出色的完成使命,虽然他出身贵族,但眼下并无什么大的功劳,此行之目的是为解决琉球漂流民被台湾牡丹社生番杀害一事,就在日本加紧控制琉球的时候,“牡丹社事件”为日本人彻底占领琉球并染指台湾找到了借口。
1871年11月27日,66名前往中国进行朝贡和贸易的琉球人,在回国途中因遇到大风,船舶漂流到了台湾,被不明就里的台湾土著牡丹社民误认作敌人,杀死54人,另外12人被清政府护送回国。“牡丹社事件”的当事人一方是中国子民,一方是中国藩属国的臣民,本与日本无关,但日本却蓄谋吞并琉球,并借机插手台湾。1873年日本使者副岛种臣和柳原前光来到中国,他们本是来换取3年前与清政府签订的文件的。但到达北京后,副岛种臣前往礼部商讨觐见同治皇帝的礼节,而副使柳原前光则前往总理衙门,拜见了办事大臣毛昶熙和董恂。小理他分别与两位大臣谈起了不久前发生的台湾土著杀死琉球人的事件。毛、董二人在谈话中无意流露出“杀人者皆属‘生番’,系化外之民”的意思,结果被日本人抓住了话柄,强词夺理地说这些“化外之民”不归中国政府治理,进而表示否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代表”琉球出兵台湾找借口。
眼下琉球已为日本所占领,因此副岛仲臣的谈判畴码明显比李鸿章手上的畴码要多很多,但是他深知他的对手李鸿章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角色,两人见面后分宾主落座。
副岛仲臣倒也不客气,先声夺人:“中堂大人,本使此次特为我属国琉球漂流民在台湾遇害一事向贵国提出严正抗议,希望贵方重视此事的严重性,并予以相应的赔偿。”
李鸿章没理他,掏出水烟袋抽了起来,呛鼻的烟味把副岛仲臣呛的够呛,李鸿章过足了烟瘾方开口:“副岛先生,有一件事我想你搞错了。”
“何事,我搞错了。”
“琉球乃我大清之属国,即使有事也应是我朝与琉球的事,跟贵国应该没有任何关系,特使先生来此与我谈琉球的事情不是极其荒诞可笑吗?”
副岛仲臣早有准备应对李鸿章的话,他让随行的秘书取出一份文件递给李鸿章,李鸿章翻看了一下,大意是:琉球与大清自愿脱离藩属关系,自愿由日本保护其国家安全。李鸿章轻蔑的一笑,从箭袖里掏出一份琉球世子写的控诉日本暴行的材料,副岛仲臣接过来看了看额头上顿时见汗了,因为他没料到清国方面会早有应变之策。
“特使先生,贵国就是这样迫使琉球成为贵国的属国的,这样做未免太下作了吧,这种事还要拿到台面上来谈吗?”
副岛仲臣感到很伤脸面,“此事先不谈,先谈贵国杀害琉球民事件!”
“此事早在两年前我方已向琉球方面做出了赔偿,又何必再议。”李鸿章欲起身离座。
“李中堂,请留步”
“阁下还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