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一行人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但李鸿章却有些不自然,口中直打唉声,同治此时怒火中烧,见李海进了养心殿的台阶就气得跳了起来。
“李海,你好大的胆,你办的这是什么差事,怎么签了一个不平等条约回来,大清的脸都被你丢尽了,你是大清的罪人……”
李海待同治说够了,便站起身,慢条斯理的回应道:“皇上,此约并非李海所签”
同治心想也对,自己有些被气糊涂了,“那就是李鸿章所签的”
“当然也不是李大人签的”
“那,”同治有些不解“那是谁签的,总不会是朕签的吧!”
李海清了清嗓子:“此约乃是二十多年前签订的,这次只不过是再次声明条约有效而已,所以臣等并无过错,”李海一点也没有畏缩认错的意思。其时同治心里也明白以目下大清国的国力也只能签这种条约回来,所以也就没有深究李海的责任。
“皇上,我们只需暂时隐忍,等到我朝羽翼丰满之时便可废除此条约,”
“谈何容易啊”同治长叹一声。小理
回国后的李鸿章一直心神不宁,不过好些日子过去了,并不见龙颜震怒,李鸿章就知道这件事情总算过去了,不过好景不长,处置的圣旨还是到了,革了李鸿章的直隶总督,也革了李海刚升上去的官,调李鸿章任北洋大臣,李海协助其襄办北洋军务,这也算是给满朝文武和天下臣民一个交待,李鸿章和李海两人都松了一口气。
户部尚书阎敬铭的折子此时有些不合时宜的递到了同治的案前,原定于每年划拔的铁路款项有些供应不上了,只因同治办事有些操切裁撤了绿营和地方团练,导致国库一时间支取过多平库银而一时周转困难,由于派员学习削减军队减免新疆江南数省因战乱而造成的伤害而应收的税负,朝廷的户部虽然在理财能手阎敬铭的手上有些起色,不过长期的亏空不是一时能堵得上的,据阎敬铭的奏折上所书,亏空最快要到1873年才能补上,其中由于新疆战事耗费巨大更是支用了后几年大量的财政用度,等于是寅吃卯粮,如果没有其它税负的收入,京哈铁路不得不于1870年底暂时停工,被国内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同治真的有些泄气了,不过还好,还有一个人可以为他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