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

第四十七章登陆德意志(1 / 2)

李鸿章一行人乘坐英国商船“波特兰公爵号”经过几个月的旅程终于来到了已成为德意志首都的柏林,一行人受到了德国方面隆重的接待,李鸿章与李海在议会厅里见到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李海在这位德国宰相面前有些激动,而俾斯麦则对李海报以礼节性的微笑,李鸿章主要与俾斯麦谈了一下对华军事指导的问题,希望德国可以派遣有实战经验的军官来华指导并组建军校,军校由德方人员来担任讲师,而中方则对德商品减免部分税金予以报答,这个条件在李鸿章眼里应该算是很大方了,不过俾斯麦却很希望旧事重提,让中方继续履行1847年的中普条约,让德方军舰可内河航运,内地游历,领事裁判权等对华特权,对此李鸿章并没有积极的予以回应,下午两点的时候俾斯麦借故离开了,李鸿章一行人也离开了,前往在德的留学生的宿舍。小理

李鸿章推开宿舍的门正看到鄂托在做俯卧撑,鄂托见李鸿章进来,连忙起身穿好外衣,深施一礼,“李大人来得好快,下官都没来得及整理一下,让大人见笑了”

李鸿章哈哈大笑,“这才是真性情,鄂大人不必在意,”

不多时,在德的留学生陆续返回了宿舍,得知是朝廷来人看望他们,都很高兴,李鸿章得知他们还有一年就学成归国了,就很高兴的说:“大清等着你们学成归国,”众人也以礼相还。小理

鄂托私底下给李鸿章提供了一份名单,并指出这些人都是参加过普法战争的,对提升清军的战斗力很有帮助,李鸿章把纸卷好揣进箭袖,回到了馆驿。

由于李鸿章不同意俾斯麦的要求,而他本人又无法说服俾斯麦,所以俾斯麦也不准许相关人员来华,李海看在眼里,便决定去说服俾斯麦,他换了一套西装来到俾斯麦的办公室,恰好俾斯麦在办公室内,经传达后俾斯麦同意会见李海,李海敲门进入,正襟危坐在其面前,李海开门见山的把话挑明“希望宰相大人能同意我国的请求”

“没问题,那也请贵国能答应我国的要求”

“贵国的请求有点超出我国的承受范围,所以即使是李大人也不敢贸然答应总理阁下”

“那就很抱歉了,副使先生,那我也无能为力了。”俾斯麦用一种颇为高傲的态度一口回绝了。

这个老狐狸,好像吃定我们了一样,得想个办法,让他做些让步,要不自己就成为同治一朝的第一个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大臣了(虽然不是自己签的,但总归是有责任的)李海把身子向后一靠,缓缓的说了一句话“宰相大人,明日之大清就是今日之德国,今日之大清便是昨日之普鲁士。”

李海短短几句话勾起了俾斯麦无限的回忆,不过俾斯麦只是愣了一下便回复了常态,看到自己的话对俾斯麦产生了一点作用,便继续试图说服他“过去德意志,准确的说是普鲁士,被欧陆强国视为鱼腩,为什么,因为德意志没有统一,德国的人心没有统一,日耳曼人作为各国的雇佣兵大打出手,德意志的领土作为交战双方的战场进行战斗,往往战斗双方的军队都是德国人,德意志在一次又一次的流血,而英法等国成为操纵德意志各方势力的幕后推手,德意志有幸有了宰相您来拯救德意志,我们大清国有句话叫将心比心,我国现在的确很弱,任何一个列强只要愿意就可以蹂躏我们,但是我们不会一直弱下去,我们也不会一直忍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不会再忍。”

俾斯麦耐心的听着直到李海把话说完,俾斯麦站起身语重心长的对李海说:“当今大争之世,实力说话,如果没有实力的话,一切都是空谈,阁下的意思我都知道了,我国政府会考虑的”,李海见俾斯麦已经下了逐客令了,便识趣的告辞了。

从俾斯麦的办公室里走出来,李海并未回到住所,而是着人去拜访王储腓特烈,腓特烈自从知道清国派人来德国后便始终很好奇,但一直未能见到,刚刚收到清国副使请求面见自己的消息时,腓特烈也有些惊异,但好奇心最终占了上风,他允许李海面见自己,门被一个很清瘦的年轻人推开了,腓特烈没想到清国的外交使节居然如此年轻,与西方老成持重的外交使节(也可以说是老气横秋)相比,清国的外交使节看上去是那么的清新而富有活力,为了表示亲切腓特烈走上前去先伸手握住了李海的手,两人落座对坐而谈,还是李海先开了口“本使很为王子担心呀,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话但讲无妨,但不知阁下何出此言”腓特烈对李海的话很是摸不着头脑。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