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中国大一统王朝的首都已经有六百余年的历史,这里演绎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今日当朝皇帝同治与求官心切的李海的会面则是紫禁城有史以来最为浓重的一笔。
自从李海知晓了皇帝要召见自己的消息,便夜不能昧,整日精神处在亢奋状态中,临到启程赶往北京时倒觉有些疲乏,不过,精神的力量支撑着他,到达紫禁城后,先到礼部研礼,待研习精熟后,由皇帝的贴身太监引领至御花园,因为不是正式任官派职,所以同治觉得还是在御花园会面好些,李海一抬眼便见到了背对着自己的当朝皇帝同治,李海立刻双膝跪倒三呼万岁,同治徐徐的转过身,仔细端详着跪在自己脚下的人,同治示意小李子退下,此时此刻除了远处的御林军外,便只有同治和李海两个人。
“平身吧”
“谢皇上”
李海比同治年长几岁,但感觉其与生俱来的威严仍让他有种压迫感。此时同治开口询问道:
“李先生,或者应该叫您李海先生”
李海当时吃了一惊,皇帝怎么会知晓自己的真名实姓,连忙向上叩头“草民不知皇上为何如此称呼草民”。
“李先生真的是藏得很深呢,朕也是动用了一些手段才查到先生的真名,先生何必隐藏自己的真实姓名呢?莫非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同治目光凶狠的盯着李海。
李海此时也不好辩解,因为他知道既然对方已经识破自己的身份,要是再抵赖可能会有杀身之患,因此只能承认,并撒了个慌道:
“草民深怕学无所成辱没门楣因此才另起别名,求学花旗国。”
同治暗道,好个李海到现在还在扯慌,看来只有点明才能让其承认了。同治微笑着走近李海,拿出在李鸿章家中摘抄下来的诗句。
“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李海念出来后,吓出一身冷汗,难道,我的身份被识破了吗?转念一想,不会,可能是自己抄写的这段有些太霸气了,而引起皇上的不悦,因此他并不以为然的应道:
“草民胡诌的几句歪诗如果冒犯了皇上,还请皇上恕草民大不敬之罪”
李海用一招以退为进希望大事化小,同治面色很随和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只是淡淡的说了句
“看先生此诗大气磅礴,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好像缺了结尾几句,先生如不弃,朕帮你补上吧。”
“草民不敢,请皇上赐尾句”此时的李海心都提到了喉咙,因为下面对的这句诗很可能决定他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