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典礼后的第七天,慈禧与慈安商量应该给皇上找一位帝师,慈安提议由李鸿藻来担任同治的先生,慈禧也很赞同这个决定,两人商量好了让宦官把同治叫来,同治正在思索今后应该如何做,门外宦官就把两宫的口谕带到了,同治跟着宦官来到钟粹宫.
“儿臣给母后皇后,圣母皇太后请安,”
“免了,免了”慈禧看见同治就高兴的合不拢嘴,毕竟是自己亲儿子。
皇上都知道了吧,母后和慈安太后给皇上请了个先生,希望皇上能多跟这位老先生学习为君之道治国之法。
“儿臣恳请母后给儿臣再请一个教授军事的先生”两宫太后听后大惊,不知同治为何要学军事,
“皇上应先读圣贤书学治国为君之疲乏,兵革之学杀伐太重为人君者当缓图之。”慈爱安愠色道
“那儿臣敢问母后皇太后,圣贤之书可退英夷否,圣贤之书可教化夷人不来扰边吗?”
这句话把慈安给问住了,因为在慈安的眼里同治应该还是一个稚气未脱与同龄孩子一样的小孩心性,却不料回答的如此透彻。
“这些话是谁告诉皇上的”,慈禧马上由喜转怒。
“没有谁告诉儿臣,儿臣是在上朝时听朝中大臣议事后,儿臣自己想到的,儿臣还知道现在新疆的官吏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已经要到官逼民反了,母后试想一下,现今长毛逆贼未灭,国家尚需时日争讨,如新疆回部叛乱,俄国又趁火打劫,我朝将如何是好。”
慈禧此时用质疑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她有些不相信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自称儿臣的是自己的孩子,几天前还少不经事的他怎会如此说话掷地有声,难道是几天前的宫廷政变让他练达成熟了,古话说三岁看到老,此话用到自己儿子身上恐怕并不合适,他仿佛在自己儿子身上看到了圣祖康熙爷的影子,愣了一会慈禧问:“那依皇上意思此事该如何办理”。
“儿臣浅见,应火速派一干练之臣去新疆平抑民怨,以防事态扩大,并应该即刻调湘军火速进剿太平军和捻军残匪,剿灭后立即让其调精锐之兵驻防新疆以防俄国寻衅滋事。”
两宫听后再次惊讶,这哪里是皇帝载淳简直就是一个老道的将军所能说的话,以六岁的年纪心思就如此缜密可能当年圣祖也不过如此,两人眼里都流露出期许的目光,同治帝倒是没怎么得意,因为刚才所讲的只不过是后世史学家研究了几十年得出的结论自己不过复述了一便而已,不过从效果来看确实让两宫太后吓了一跳,看来自己的第一次表现可以拿个高分,说不定,以后自己可以提前新政,也说不定。
“皇上的意见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会与大臣仔细商议刚才皇上的提议的,皇上先回吧”。
“是,儿臣告退,”同治帝退出了钟粹宫,他还以为两宫会立马同意自己的决策,但又一想谁会真正采纳一个六岁孩子的意见呢,回过头来他想到的是日本与俄国这两个最大的隐患,俄国自不必说,贪婪成性,在自己即位之前已经占领了东北所有能占的土地,况且两年后就要对新疆动手,再者1861年俄国进行了现代化改革,再想制服他就更难了,不过,今天自己的一番言论相信会让俄国侵占新疆的计划胎死腹中,日本是与俄国同样棘手的一个敌人,现在是1862年再过6年也就是1868年,日本的倒幕战争就将取得胜利,明治维新就将开始,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延缓其崛起的前进进程呢,如果日本与俄国同时崛起那么要完成同治中兴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了。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了非常吵的声音,同治帝问身边内侍,“何事外边喧哗”,“宫内来了一位大人物,”
“哪一位大人物”
“回万岁爷,是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藩曾大人”
“他来干什么,他不是在进剿太平军残匪吗,怎么会出现在紫禁城呢!”
“这个奴才就不知了,奴才想可能是奉旨回朝吧”
“朕想也是,小李子等曾大人去朝中复命后,把他叫到养心殿去,说朕在那里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