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帝刘备

第六十七章天下大同(上)(2 / 2)

先贤曰: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况刘备乃天家嫡脉,汉室宗亲乎?备深受皇恩,得先帝赏识之明,亲任涿令,而后归幽州刘伯安使君驱使,扫平黄巾,薄有微功。先帝不吝爵位,多翻抚勉,而备亦雄心勃勃,欲建不世功业以助明主而重振大汉雄威。奈何噩耗突传,备震惊之余,只得终日以泪洗面,恨不能以身相替陛下也!

董卓乱起,刘备心忧幼帝,不得不振衣而起,发檄文相召天下诸侯,兴兵而讨凶顽。后得诸侯助力,董贼纵火烧洛阳,而后挟天子退避西京,可怜洛京百十年繁华,终成焦土。故司徒允,忠耿秉公,隐忍不发,晓温侯吕布以大义,合温侯而诛董贼。消息传来,天下震动,上至公卿下至小儿,皆拍手称快。

而董贼虽死,余孽犹在,反扑之下,司徒遭难,温侯远奔兖州。曹孟德,吾之挚友也,少时相识于洛阳,而后又并肩战董贼于虎牢,此公深明大义,心怀汉室,不顾兖州局势未稳而毅然领兵,与温侯布合兵,奔长安以救天子于危难。秋去春来,已是二年矣!

南阳袁术,世受汉恩,历代公卿之后,名满天下。值此天下危难之际,不报汉室,反占司隶,欲兴割据之意。孟德西去,袁术抢占关隘,断绝消息,使孟德与天子无后援。此等行径,实为汉贼也!

刘备坐镇幽州北地以来,外逐鲜卑,内抚乌桓,旋又平定黄巾余孽,渔阳兵变,如今幽州局势大好,百姓安平。如今天子蒙尘,深陷困境,君父受辱而刘备安居于幽燕,每思至此,刘备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故于年初,提兵十万,欲借道并州入司隶,伺机以救陛下也!

今兵至平城,得平城令王横王克定,深明大义,迎接义师入平城。今刘备与王横订盟约于平城:刘备进并州后,必伺机以探得陛下消息,而后救之;大军入城后,扰民为恶者斩;王横仍为平城令,一切如故。

如违此誓,天人共弃之!

大汉兴平元年春某月某日大汉左将军蓟侯暂领幽州牧刘备”

王横看完此篇文字,心潮起伏不已。刘备先前所述之事,王横一一清楚,果如刘备所说,无一点假,看来,刘备此人,倒是实诚君子,私心甚小之人。这平城,交给他,自己也应该安心了。谁料看到最后,刘备居然仍然让他担任平城令,而且还写进盟约之中了,这变化,实在是让王横料想不及。

“左将军,这?”王横抬头看向刘备。

刘备温和一笑,眼中神采飞扬,道:“克定莫非忘了,你是大汉平城令么?无天子诏令,刘备怎敢随意任免大汉官员?我若如此做了,又与那些野心勃勃的阴谋家们有何差别?”

王横一时间呐呐说不出话来,刘备此番话说出来,纵然他有收买人心之嫌,王横也觉得心中舒服,感激不已。

刘备道:“若是克定觉得无碍,便请签名罢!”

王横回过神来,提起饱沾墨水的狼毫,重重写下自己的名字,并用上官印。而后笑道:“久闻刘大人书法无双,今日一见,果然神妙非凡!”

刘备一怔,而后哈哈大笑起来,帐中诸人见平城之事已了,心下轻松,也是一同大笑起来。声音穿过了厚厚的大帐,传出很远,很远。

数百年后,这卷《大汉平城盟约》,一直被王家收藏的传家之宝,被王家家主捐献出来,成为大汉帝国皇家博物馆的镇馆宝物之一。

p:晚点,还有一章。

....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