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帝刘备

第十四章 关羽与刘泓(下)周六第二更(1 / 2)

原来世上最先并无道家,待《易经》,《道德经》问世后,老庄之学渐渐盛行,这些人信奉自然之道,标榜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历代世人便称这些一生穷研《易经》以及老庄之书的人称做道家,也算诸子百家之一。数十年前,南华真人那时还唤做于吉,游历天下时于曲水阳泉得奇书《太平清领书》一百七十卷。此书演说宇宙原始奥秘和方术。其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大抵以奉天法道,顺应阴阳五行为宗旨,广述治世之道,伦理之则,以及长寿成仙、治病养生、通神占验之术。其中顺天地之法,治政修身,达于天下太平为主旨。主张自食其力,周穷救急的思想深深吸引了南华真人,决定欲穷一生之力,研透此部奇书。南华真人途经巨鹿时,得遇张角,见得张角精通黄老之学,人又甚为聪慧,心喜之下,便收为徒弟,携张角往太行五指峰建立太平道观,在此隐居。

而后南华真人以《易经》,《老子想尔注》,《太平清领书》三部奇书为理论,创立道教,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根本思想,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开始研究道家之奥妙。

然而《太平清领书》实在是神奇,内中或言内外兼修,或言符箓方术,或言治病救人,长生之道,神仙之法,治世之策,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南华真人只欲研究道之本末,每日里只与张角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炼气精修,渐渐师徒二人竟是学得一身本领。而南华真人专心神仙之道,那张角却所学甚杂,符箓,医术,兵法等等皆有涉及,只是偏偏好多不精,每样都学,每样都只学了皮毛。是以每每惹得南华真人训斥。而山中无岁月,只有师徒二人,再无人烟,每日里只与山石树木野兽为伴。那张角青春年少,正是热血好动之时,怎生耐得如此寂寞,被师父常常训斥,竟又怀恨在心。又被书中治世良法所吸引,更是勾动心猿意马,只欲逃下山去,做出一番事业。于是便欲盗经下山,只是匆忙之间,只盗得十部之中丁字部十七卷书,皆是符箓方术治病救人之术。

南华得知张角盗经叛逃,心中伤痛如死灰,也不追赶,便只任他去了。几年后,不欲自己道统失传,便又陆陆续续收取弟子。这次之后,南华真人便长了个心眼,收弟子首重心性,心性不稳之人,天资再好也是不收。如此一晃数十年,南华真人本以为自己已经忘却那个逆徒,谁曾想今日又闻得关羽提及此人名字。

“哼,大贤良师,好大的口气?老道倒要看看这逆徒贤在何处,良在何处?有何本事为人之师?”南华真人又默想半刻,忽然惊道:“不好,这逆徒,竟然不行正事,走入邪途,他如此蛊惑人心,意欲何为?”

众人听得南华真人讲完,心中已经是波涛起伏,想不到,这张角与南华真人之间,竟然还有如此故事。

南华真人淡淡道:“张角只怕要出事,他盗经行逆,将来因果只怕要算在太平道观之头上,如此却是不妙。”

清泓与凋寒大惊:“老师,如此如何是好?”清泓炼气之士,自然明白这因果的关系,凋寒只练武术,但也耳闻目染,知道因果的可怕。

南华道:“事已至此,只能派你二人下山一行,替天行道,除掉此人了!只是如此,却非老道本意,修道之人,清静无为,手上沾了血光,便是不好了。唉!”

南华真人一声长叹,眼睛又望向关羽,道:“小友何故流落于太行荒野之中。”

关羽也不隐瞒,把自己杀人逃命之事细细一说。众人皆是长叹,南华道:“想不到,俗世之间,竟是如此混乱,看来,天下又要乱了,怪不得张角此人兴风作浪!”

说完又问:“小友从河东逃往此地,天下已经是无小友容身之处,小友却是欲往何处?你被清泓救下,也是有缘之人,若是无处可处,不如留在此处好何?”

关羽想,要是真没有地方去,在这里向南华真人修炼神仙之术真是最妙之事。可是又想起凋寒让他去充作伙夫拿刀劈柴之言论,心中暗暗打个寒颤,便道:“谢过真人好意,在下已经有了去处,此次往北,却是欲往涿县。”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