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出使鲜卑的唐周和高进顺利归来,给袁峰带来了步度根和拓跋石都想与袁峰交好的意思,而且步度根还向袁峰保证,只要袁峰帮助他登上可汗之位,将来轲比能出兵对付云中的时候他愿意作为内应。拓跋石的态度就要隐晦多了,虽然他也向袁峰表示出友好的意思,但却没有步度根那般**裸的,这也让袁峰注意到一个人,那就是拓跋石的儿子拓跋威,袁峰有种预感,如果自己将来要荡平鲜卑,这人恐怕是个劲敌……
袁峰对唐周和高进大加赞赏,自己的第一步战略算是成功了,这样至少在短时间内不用为鲜卑的问题操心,而且自己正慢慢地在云中站住脚,只要等自己在云中站稳脚跟,那时就有了叫板鲜卑的实力,就在袁峰展望美好未来的时候,荀彧一脸忧色地走了进来,
“公子,我们的粮草已经快用完了,”
“什么?!”
这句话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瞬间让袁峰从云端跌进谷底,粮草对军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果一支军队没有了粮草,恐怕不用等到敌人来打他就会自己散去,袁峰心里顿时有些着急,
“文若,怎么回事,前些日子不是还说半年之内我军粮草无忧么,怎么现在——”
“公子,云中的粮草如果只供应我军食用,自然能维持半年之久,但现在逃离四方的百姓归家,云中的土地多年未经耕种,府内也没有存粮,这些人的生计暂时只能靠我们,所以……”
荀彧这么一说袁峰立即恍然,自己只想着把人找回来,却没想到现在每找回来一个人就等于多了一张吃饭的嘴,真是当家才知柴米贵,突然间多处几倍的人来吃饭,自己带来的那点粮食肯定不够用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文若?”
“这——”
袁峰骤然一问,荀彧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一旁的唐周眼珠一转,上前向袁峰说到,
“公子,为今之计应该尽快想办法弄到粮食,同时尽量节约用粮,实在不行只有暂不接纳归家的百姓……”
“不行!百姓来归是对我袁峰的认同,如果真这样做了,寒了人心不说,之前我们做的那些都白费了,绝不能前功尽弃!”
袁峰一口就拒绝了唐周这个建议,既然已经这样做了,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荀彧寻思半晌后向袁峰说到,
“公子说得很对,既然这样做那就得有始有终,拒绝百姓回归那就等于饮鸩止渴,解了一时之急却埋下祸根,但唐周所说的方法也不乏可取之处,但这只看公子愿不愿意屈尊而为了……”
“文若有话尽管说,只要能解云中之急,袁峰的名声即使败了又何妨!”
袁峰心想荀彧该不会让自己去抢吧,现在自己这点实力能保住自己不被别人抢就谢天谢地了,哪敢主动招惹别人,袁峰也想去抢,但至少现在还不行,
“既然如此,那彧就直言了,现在云中眼看就要缺粮,从各地收购粮食显然行不通,要解决云中的缺粮问题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借粮,”
“借粮?!”
袁峰还以为多大事呢,不就借粮么,怎么还跟自己名声挂钩了呢,
“哈哈,文若,要我袁峰做些什么,你尽管说吧!”
“公子,云中地处塞外,自古乃四战之地,周围都是外邦之人,公子如果能从他们手中借到粮食,不仅能跟这些人拉近关系,还可以让云中军民顺利度过这个冬天……”
荀彧的眼光和见解都很独到,照他的想法做的确能和周围的少数民族建立关系,至少是债权关系,但这样做也等于向这些化外之人低头,大多数汉人都会对此嗤之以鼻,袁峰这样做了恐怕会招受诸多诟病,荀彧顾忌的就是这一点,
“文若,袁峰不是迂腐之人,只有懂得变通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况且我等身处这苦寒之地,别人爱怎么说就让他说去吧,是非曲直人心自有定论,我袁峰就向那些化外之人借粮,而且借此向他们传达我云中太守府的善意,何乐而不为,唐周,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