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绝

第五章 才女文姬(2 / 2)

周仓亦自沉声道:“仓亦如此,此生足矣!”

三人一轮一番,终于定下表字,裴诚又问道:“两位兄长,不知卧牛山中还有多少人马?如今天下大乱,诸侯无暇顾忌于我等,自可占山为王,逍遥自在。一旦天下安定,绿林之中断不是藏身之所,咱们也得早做打算才是。”

周仓言道:“元绍所言不虚,昔日大贤良师携百万之中,尚且败于众人之手,咱们区区数千人马,可不是人家的对手。”

管亥沉吟道:“山中有人马八千有余,步卒三千,马军两百有余,另有老弱五千。元俭处也有五百余人。”

早就听说黄巾军起义乃是逼迫而行,所到之处若是不肯相随,必定毁其家园,夺其钱粮。百姓为了活命,便只有跟随一途,因此黄巾军虽然百万之中,但却良莠不齐,多有妇女老幼混与其中,有的更是一家老小齐上阵,老者八十有余,幼者仍需哺乳,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曹操打破青州黄巾军后,从30万人里只选出的五万精锐,可见黄巾军的水分有多大了。

“不足四千人马,却要养活八千老弱,我的天啦,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裴诚一声呻吟,他们做的可是强盗行径,可不像诸侯拥有属地,可以征收粮草。

周仓解释道:“山中老弱多是兄弟们的亲人,难以丢弃。另外咱们住居山中,不受诸侯征收赋税之苦,有一顿没一顿的也就成了,反正饿不死人。”

管亥也说道:“昔日跟随大贤良师,攻城掠地,颇有积余。”

裴诚知道他说的是当初做黄巾军之时,想必抢了不少富贵人家。只是如此坐吃山空,绝非长久之计。若是引军去攻城借粮,又怕会引起诸侯们的注意,弹指之间便灭了自己也说不定。不禁苦笑道:“你们倒是蛮自足的,可是咱们能做一辈子强盗么?便是无奈如此,咱们这辈子便算了,那咱们的子孙后代呢?”

周仓、管亥知他所言不假,只是鲜于计谋,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

裴诚沉吟良久,也不知道该如何行事,最后忽然想到背靠大树好乘凉,最好的路径便是投靠一诸侯。即使不能建功立业,平安一生也是可以的。

如今官渡之战既未打响,袁绍仍是天下间最大的诸侯,不过裴诚充分发挥穿越人士的优越性,知道他这一诸侯可坐的不会长久,最后连性命都丢了,当然不能去投靠他了。依后世对三国的了解,他所能投靠的只有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家了。

曹操眼下势力虽不及袁绍,但官渡之战之后,他几乎占据了若大的北方,大汉天下被他一人占了一半以上,人口更是胜过刘备和孙权两家之和。其后兵锋所向,当真所向披靡,直到赤壁之战,曹操前进的脚步才有所放缓。只是曹操此刻踌躇满志,手下能人异士无数,加上他父亲才丧命于黄巾余孽之手,恨透了黄巾之名,只怕自己连他一面还未见到,就被斩首也说不定。

反观刘备、孙权两人,此时仍不成气候。刘备此时占据了徐州,却是个四战之地,不但曹操惦记着,连袁绍也看在心中。此时若是去投靠他,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己这点人马还不够别人塞牙缝的。

别人不知道后面的事情的发展,他却知道最近刘备很快就会丢掉徐州,东奔西走,惶惶不可终日,先是被曹操所擒,后来又投靠袁绍,袁绍败后又去投靠刘表。连他自己都十分艰难才保全性命,哪里还有余力照顾自己?

东吴孙权尚年幼,其兄孙策此刻正领着一帮弟兄溶血奋战,抢地盘、夺城池,打的不亦乐乎。江东豪杰不可胜数,士族之名深入人心,若无出身,加上自己乃是黄巾旧部,只怕难以受待见。而且归顺他们,也需要一个时机,否则丢了性命不说,反倒被人看轻。

想到这来,裴诚不禁有些头疼:自己区区人马,又挂着黄巾余孽的名头,只怕三家都不受欢迎。乱世之中,人命不如猪狗,想要活命,要么背靠大树,要么壮大自己。可是黄巾军的名头实在不咋地,想要白手起家,谈何容易?

最好的路子乃是投靠司马家,毕竟三国最后都归入晋朝,可此刻司马懿尚不知在何方,此等念头无疑痴人说梦,而且那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自己只怕等不到了。

他和管亥、周仓商议良久,仍无良策,只得走一步看一步。反正现在诸侯混战,也无暇顾及自己区区人马,能有机会发展便发展,能投靠便投靠。

三人正商议间,华佗行色匆匆,叩门而入,见到裴诚三人拜地说道:“拜求三位将军援手相救,文姬她要入城,老朽苦劝不听。如今长安城内一片混乱,性命堪忧。”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