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万里

第118章 官商勾结(2 / 2)

作为大明首辅,他非常清楚辽东粮行的重要性。可以说,正是有了辽东粮行,有了辽东的粮食配给制,才保证了辽东局势的稳定。而只有辽东稳定了,朝廷才有余力关注关内民生,修缮海河等等……

“铁岭李家是什么意思?”方从哲想起辽东粮行的股份构成,铁岭李家是最大股东,便出口问道。

“曹一凡说,包括李家在内的几位大股东暗地里达成协议。只要父亲促成粮食海运,他们就在原始股份中匀出十万两,以作酬谢。不过,”方世鸿连忙解释。“却需要我们将这十万两补上。”

“十万两?好高的价码。”饶是方从哲宰相城府,也不由得暗自咂舌。自辽东粮行成立以来,股份便受到追捧,十万原始股份,足足可以在市面上卖到二十万两,还是有价无市。这些股东,能答应匀出十万股份,已是殊为难得。

“父亲,”方世鸿却不满足,嘟噜道:“……这些人也太小气了,竟然还让我们补钱。”

“便是户部,也不过十五万两股份。而内廷,则是八万两……”方从哲苦笑道:“就是补钱,我们也占了大便宜。不过,这钱有点烫手啊。”

“父亲,”方世鸿不解,“这运粮,海路和陆路就那么大区别吗?能让这些人下这么大血本?”

“和陆运想比,海运的运费几乎为无。”方从哲看了方世鸿一眼,解释道:“不过,海路却不好打通。”

方世鸿一愣,忙问道:“难道,国朝就不曾向辽东海运过粮食吗?”

“怎么没有?”方从哲笑了笑,“光为父知道的,便有两条。”顿了顿,方从哲又解释道,“一条是天津海道,船从天津卫出发,到达旅顺停下……”

“天津卫?”方世鸿惊道。

“对,天津卫。”方从哲点点头,“天津卫除了官船,可从未停过私船。你说,朝中大臣会轻易答应吗?”

方世鸿苦笑着摇摇头,心想,就是大臣答应了,皇上也会驳回了。那天津卫是什么地方?京师的海上第一防线……

饱含着希冀,方世鸿又问道:“那,另外一条呢?”

“登莱海道,”方从哲淡淡应道:“粮船可从登州和莱州出发,也是在旅顺停泊。这条航道,要比天津海道近。”

“这条道好,”方世鸿喜道,“……正好可以在山东买粮。”

方从哲却泼了一盆冷水,“可是地方官员却不想找这个麻烦。另外,山东的大量逃户,都聚集在海道途中的岛屿上……”

“父亲,”方世鸿挨了当头一击,却立即醒悟过来,“……你是在考校孩儿,可对?”

方从哲淡淡一笑,“那你就说说,为父该如何处置。”

“是,”方世鸿脸色一整,从容对道:“登莱两地的地方官员无关大局,如他们反对,远远的调开即可。至于那些逃户,或派大臣宣慰,或派大军征绞,定让他们服服贴贴。”

方从哲微微颔首,“看来,这些年,你也有长进了。”却又吩咐道:“……你去跟他们传个话,就说这事儿,我应下了。”

“是,孩儿这就去办。”方世鸿一喜,连忙应道……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