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万里

第111章 工匠下(2 / 2)

朱由校眉头一皱,却反驳道:“这滚柱,不仅仅是十几个完全一样,而是全国所有的都一样。这样一来,才能在滚柱损坏时,能方便的更换。”

原来,朱由校在设计的时候,便考虑到材料的材质,和加工工艺等方面,把轴承的损坏和更换作为重中之重。

“这,”李顺一阵为难,这十几个一摸一样的便如此困难,那成千上万个,又该如何控制。

见李顺为难,朱由校便看向王佐,“王爱卿,度量衡是你们工部管的吧?”

“启奏陛下,”王佐连忙应道:“……度量衡正是工部掌司,由虞衡清吏司主管。”

朱由校点点头,“让虞衡清吏司那个标准出来,把这轴承根据用途制定规格。每一规格是何尺寸,都要明文规定,谕令全国执行。朕要的是,全国任何一个轴承守到损坏,便可以从另外一个轴承上拆下一个部件按上去。这个做法,”朱由校微微有点骄傲的说道,“朕叫做标准化。”

“臣遵旨。”王佐文人出身,那明白其中诀窍,听皇上吩咐下来,便答应照办。

“陛下,”听皇上如此吩咐,李顺连忙出言劝阻,“这滚柱纯粹手工磨制,尺度实在难以控制。还请陛下明鉴。”说罢,便冲着皇帝连连叩头。

“手工磨制?”朱由校嗤之以鼻,有心想给李顺讲解一下车床,却突然想起箭杆的加工来,“李顺,朕问你,这弓箭的箭杆是如何加工的?”

李顺一愣,怎么突然间提起箭杆了?不过,也难不倒我。

“启奏陛下,我大明的箭杆,都是用车床削出。纵有千万根,也如同一辙,无丝毫差异。”李顺恭敬地禀道。

“车床?”朱由校明显一愣。却又听到李顺解释道:“……先将刀具固定,再将原木固定在圆盘上。”

“圆盘联有机关,可匀速滚动。机关则是用蓄力驱动。”

“生产箭杆之时,原木随圆盘匀速滚动,在刀具的切削下逐步成型……”

朱由校用手扶额,除了驱动不同,这明代的车床和后世又有何差别?又想起李顺刚才所说,在南京鸡鸣山上,元代的郭守敬已经发明了滚动轴承的原理。朱由校不由得发出一声哀叹,“……这大明的科学技术普及,也太滞后了。稍有不留神,这些前人智慧便会消失不见。这可不行,朕一定要想出办法,杜绝此事。”

“陛下。”见李顺讲完后,皇上却一言不发,王佐迟疑地叫了一声。

“嗯,”朱由校清了清嗓子,看着李顺,和蔼的启发道:“……你可曾想过,用车床加工铁器啊?”

“这样能行吗?”李顺傻眼了,皇上怎么能这样异想天开呢?

见李顺还是转不过来弯,朱由校便进一步提点道:“这木材能被车床切削,是因为刀具比木材坚硬。那么,只要找到比铁更坚硬的材质,不是就能加工铁器了吗?”

李顺一阵惊愕,再一细想,却发现皇上所言,确为实情。

见李顺不再说话,朱由校便对王佐吩咐道:“……寻找合适刀具这件事,就交给爱卿来办。一定要从快。”

“臣遵旨。”王佐毕竟见多识广,也不觉得这是个难事,就应承下来。

可朱由校仔细一想,却又吩咐李顺道:“……加工金属,单单换了新刀具还不够,还要让车床的转速更快一些。你回去以后,便寻找些巧手工匠,集思广议,把这车床的转速提起来。”

“遵旨。”李顺忙诚惶诚恐的应道。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