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
“是的修仙又叫修真说句我自己的理解的话我认为所谓的修真其实就是在我们的武学上的再一次的升华。”
“那你给我讲讲这本书上的一些内容吗?”心怡现在是一扫冷漠的样子似乎对她手中的道德经十分的感兴趣我也不好打搅她的积极性何况我自己也十分的乐意。
我高兴的对她讲道:“在开始的时候讲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想它的意思是讲天道即万事万物运行之根本天之道是可以讲明的。但并不是用常言可以说明就是说要靠参悟。圣人之道行走所得到名常人所追求可得到名。主要是向我们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圣人内求所得之名虽虚而实;常人外求所得之名虽实而虚。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无:道性。最根本、最一般的宇宙法则是化生宇宙万物的原动力故“名天地之始”;有:道体。化生万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质故“名万物之母”。
“有”属于物质范畴而“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概念。如果把“有”界定为具体的物质那么“无”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等也可以用“自然规律”来概括。“有”和“无”不可分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纯粹的“有”和纯粹的“无”是不存在的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有”为实“无”为虚道体为实道性为虚。彼此阴阳对立虚实相合共同构成宇宙的始母——道。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没有自我外在**。自我外在**即目之**耳之声欲口之味欲鼻之嗅欲体之亲欲和名利之欲。自我**在外而妙景在内所以只有无外欲才能进入客观存在的道的境界体会宇宙之奥妙。欲以观其徼。道性是永恒的、至诚的、无私无欲的我欲“观其妙”就必须“无欲”。这是说自我之性须符合道性。微妙、美妙是就道境而言是人脑透过心灵对微观世界的直观感受。识道之欲。因为追求智慧是人的本性。“观其妙”是同一说面对的是道的境界其前提条件是“无欲”;“观其徼”是对立说面对的是现实世界前提条件是“有欲”。要想实现人生之“大欲”必须从“无欲”入手。只有“无欲”才能进入道境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生、造福社会。“无欲”是实现“有欲”的方式和策略……“无欲”是消除自我不符合客观规律、有害于生命的**;“有欲”是增强符合客观规律、有利于认识和改造人类命运的**。越是“有欲”越具备“无欲”的坚强意志;“无欲”的境界越高人生价值越大。因为只有体悟大道才能取得大智大慧从而更好地改造自身、改造世界。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明了世界的本体即玄是旋转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宇宙和人生奥妙、玄机是蕴藏于玄的。把握不断旋转运动着的玄是探索和认识人生、社会以及宇宙奥妙的门户。这是老子的微观认识论。
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不是谁可以谁变的理解的必须经过自己的不断的揣摩和不断的理解才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短短的几千字就有这么大的哲理看来这个写它的人还真的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心怡若有其是的说道。
“呵呵这个我想是吧。”
“是就是哪里还有什么想是不是对别人的成就感到妒忌。”心怡听到我的话后有些气馁道。
“我嫉妒他我要是和他在同个时期的话可能但是现在别人是道家的始祖就是我想嫉妒他的话也要看看他那些徒子徒孙们会不会找我的麻烦呢。”
“哦你认为他的这本书就这么的简单吗?”心怡用疑问的眼光看着我。
“我不知道但是老子自己留下的东西说他的全部的心得都在这上面只是我没有现我既然没有现那我就不知道了。”
“看不出来你还是挺诚实的。”
“我一向都是诚实的。”我拍着自己的胸口干脆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