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美周郎

第三十三章夕餐秋菊日访许(2 / 2)

华佗并非自幼学医,而是中途转职。小理他自等皆通晓,本身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的家族原也是望族,只是至斯时已式微,但家族中对他寄予厚望。其名为“佗”,有负载之意;字为“元化”,乃化育之意,由此可见,不过华佗后来却弃文从医。

华佗于医学上有很高的天份,他并无师承,而是主要通过精研前代的医学典籍,并在实践中不断地钻研、进取,达到了如今的成就。因是自学,所以他的医术上有些剑走偏锋,虽然后世证明了他超前的高度,但在这时来说,却是与传统医术有相悖的。

两人闲话几句,便话入正题,谈论起了医学院之事。不多时,华佗的弟子们端了酒菜入内,摆布宴席。酒宴备妥,两人边吃喝边谈,喝的酒也是华佗自酿的菊花酒,许多菜色皆是独特的药膳。营养均衡、贻养身体,味道也很好。可以看出,华佗平常就很注重养生,而且还是个营养膳食家。这一番酒宴,实在吃喝得很有医家氛围。

两人直谈论到深夜方散,周瑜睡前仍是坚持练了遍剑法。

第二日晨起练了五禽戏与剑法,用过早饭后,周瑜向华佗暂辞,他要去拜访许褚,并向华佗借了吴普带路。

对于许褚的招揽之意,周瑜也不向华佗隐瞒,反而开诚布公道:“瑜之志向,想必先生也能看出一二。瑜此来目的,一是为先生,二则便为许褚。”

周瑜的志向在何,华佗确也能看出几分,只是不曾想周瑜会对他如此坦承直言,没有丝毫遮掩,且是这么快就告之。人待之我诚,我自亦待之以诚。华佗眼中微讶之后,微微一笑,并不对此多言,只是保持着方才的态度,含笑送周瑜出门。

两人在门口拱手作别,周瑜翻身上马之后,华佗又在下遥遥一礼,道:“大人珍重!”

“先生也是!”周瑜在马上回礼后,便转身策马而去。身后十一骑护随,身旁吴普伴随带路。

二十余里路并不远,步行都要不了多少时间,骑马代步更快。尽管周瑜等人并没太急赶,但小半个时辰之后,许家坞的身影仍旧出现在了视线之内。

“大人,那里便是许家坞!”吴普在马上展臂遥指。

周瑜远远望去,但见许家坞的规模比华佗所居的小华庄要大了许多,而且这是一座坞堡的形式。有夯土垒筑的坚壁围墙,高有丈许,墙上还有勇壮执刀兵巡戈哨守。

这是一座兼有军事防护能力与民间武装力量的堡垒,并不是单纯的百姓聚居之所。这也是战乱时大多数百姓的自我保护措施,当政府已经没有能力保护与救助他们时,为了自己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百姓们只有自发自救。拿起刀枪,依靠自己的力量。战乱之时,多的是这种坞堡。

这种聚合与组织方式,多以宗族为单位。许家坞就是这样一个以宗族为联系的许氏宗族百姓聚居之地,而许褚则是许家坞宗族武装力量的首领,同时也是他发起与聚召的。

晚上还有一章,求票~!!

....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