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大洋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南半岛(2 / 2)

就在日军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北方的时候,新唐军在中南半岛南部发起了登陆作战,捉襟见肘的日军根本无力抵御,纷纷败退,到3月31日,新唐陆军第11装甲师和8个海外步兵师在马来半岛控制了相当大的一块区域。

4月5日,新唐军第5海军陆战师占领了无军驻守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这两座群岛原先建有英国海军亚洲舰队的补给基地,但亚洲舰队主力被抽调一空之后,这几个基地也就逐渐被废弃了,只剩几条驱逐舰的英国海军印度洋分舰队根本用不着它们。现在,新唐军占了大便宜,这两座群岛扼守海上要冲——马六甲海峡的西侧出口,同时也让新唐海军的主力舰队能够在印度洋长期活动。

4月15日,新唐海军第4,第7和第8陆战师在中南半岛西侧的孟都大举登陆,当天就向东北方向推进了近百公里抵达了西亚莱。16日到17日,新唐陆军第1,第2,第5伞兵师在葛礼瓦,文多,密支那进行了空降。在伞花飘动的同时,新唐陆军的6个海外步兵师也在孟都踏上了中南半岛的土地。

黑田重德无力的闭上了眼睛,即使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外行人对着地图看一下也能明白新唐军的企图了。非常明显的是,新唐军已经控制了中南半岛西侧边境地带的交通要地,很快,在几天之内,中南半岛的西侧就会被新唐军完全封死,日军残部将失去唯一的逃生机会——逃到印度向英**队投降。

在中南半岛肆虐猖狂的日军自知罪孽深重,因为害怕遭到清算,绝大部分日军官兵都选择了战死沙场,残虐别人或许能得到一些快意,被别人残虐则肯定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痛苦。。。

时间走进7月的时候,新唐军终于肃清了中南半岛的所有日军,此时,在英国殖民时期拥有6300万人口的中南半岛在日军仅仅3年的洗劫过后只剩下了不足2100万,30万日军在3年时间里,平均每人杀死或害死了140人!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种族屠杀!

当然,日军也有贪生怕死的,专门负责埋藏财物的特别部队中就有一名中佐向新唐军投降,他以出卖日军藏宝地点为条件,要求得到安全保证与富裕舒适的生活条件。经过审慎的考虑,新唐军总参谋部同意了这一交换。在这个隐姓埋名的中佐的指引下,新唐军的特别搜索大队在三个洞**中就挖出了83吨黄金,15吨宝石和13吨玉石,这些财物让新唐军大为惊讶,因为谁都明白,日军的藏宝地远远不只这三处,那么日军在三年时间里掠夺的财物总数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日军中佐立即受到了新唐军的优待,伴随着不断出土的日军宝藏,新唐帝国的高层越加兴奋,要知道,黄金代表的就是财富,这种财富是货币的支撑,是经济的支柱,是战争得以进行的动力,每花费12吨黄金就能建造一艘6万吨级的新型舰队航母;每花费1吨黄金就能制造数十架重型轰炸机,数百辆中型坦克;每花费1吨黄金,就能制造数不清的枪支,火炮,子弹,炮弹和炸弹。。。

在短短几个月内,新唐帝国的矿产勘探队就在英国人和日本人的基础上基本完成了中南半岛矿产资源图,其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各种记号,这张图就是新唐帝国开发中南半岛的基础,也是将中南半岛建成工业中心的保证。

不仅仅是工业资源丰富,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中南半岛上的农业,林业,渔业资源与发展条件也是极好,“那里是矿场!那里是油田!那里是渔场!那里是林场!那里也是粮仓!”——新唐帝国首相郑庭节在国会上向议员们大声的喊道,换来的是一片欢呼声与鼓噪声。

由于日军的屠戮进行的太彻底,新唐帝国打消了原来在中南半岛建立几个小国家的计划,决定向中南半岛移民2000万,将这片土地纳入帝国的疆域。对此反应最激烈的当然是英吉利王国,当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丢得一干二净之后,英国国王王冠上的明珠——印度,彻底暴露在新唐军队的兵锋之下,即使有德意志帝国的牵制,对于遥远的印度,英国人也开始加强兵力,成规模的运输增援已经开始,数支运输船队专门投入了英国本土——印度航线,将武器装备和增援部队运到印度,将各种矿产和粮食运回本土,为了保卫运输船队的安全,英国海军向印度洋增派了一支相当规模的舰队。。。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