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战中,加装了车长指挥塔的93式坦克使得车长能够方便快捷的观察战场环境和发现目标,而五式战车的车长只能依靠前后左右四具小角度转动的潜望镜,相比而言,效率远远不及93式坦克。再加上第924装甲旅的官兵已经经受了几次大规模坦克战的锻炼,拥有初上战场的第2战车师团所不具备的作战经验。因此,这场近距离坦克战很快就结束了,33辆日军坦克被全部击毁,杨晗则损失了9辆坦克。
取胜的杨晗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率部迂回,终于绕到了日军主力的背后。
此时,武藤章中将率领着58辆坦克正向第924旅的防线奋力进攻,还剩40辆坦克的他不知道背后突然出现了11辆新唐军坦克。
杨晗发现日军没有发现自己后并没有急于发起进攻,而是让11辆坦克排成扇面朝着日军坦克群尾部兜了上去。11辆坦克以噪音最低的速度推进到了400米的距离,不能再接近了,杨晗果断下达了开火的命令,第一轮齐射击毁8辆五式战车,日军还没反应过来,第二轮炮击又击毁了7辆,武藤章中将的座车被击毁,中将本人被殉爆的炮弹炸死。看到日军因为后方遭到攻击而陷入混乱,张羽上校立即命令防线上残存的10辆坦克发起冲击,在21辆93式坦克的前后夹击下,25辆失去指挥的五式战车被全部击毁,
坦克兵们没有得到喘息的机会,左翼出击的30辆坦克还没有消息传来,他们必须过去支援,剩余的16辆93式坦克再次上路了,张羽上校将指挥权交给了杨晗上尉。
当杨晗赶到左翼的时候,看到了令他啼笑皆非的一幕,双方的坦克正隔着超过一公里的距离利用地形掩护在玩远距离炮战。原来左翼出击的新唐军坦克和右翼出击的日军坦克都及时发现了对方的出现,两个一心求稳的指挥官因为担心遭受失败而选择了防御作战,均希望得胜后的己方部队能够及时增援。这种远距离炮击的有效性在各种因素的限制下可想而知,到杨晗率部赶到时,30辆93式坦克只损失了5辆,48辆五式战车也只战损了9辆。
当16辆坦克在日军后方准备停当时,杨晗接通了对面带领左翼部队的上尉的无线电频率,要求他在日军陷入混乱之时从正面发起全力冲击。
那个上尉还将信将疑,直到几十秒钟后,日军后方果然发生了连续的猛烈爆炸,他才意识到援军真的来了。在看到日军大部分坦克纷纷掉转车头后,这个上尉终于大喜过望的发起了全力进攻,区区7辆五式战车怎么能抵挡25辆93式坦克的攻击呢,转眼间就被全部击毁。遭受前后夹击的日军手足无措,应对失当。。。
终于,战斗结束了,39辆五式战车被击毁了31辆,其余的8辆因为日军坦克兵的投降而被俘获,41辆93式坦克战损了11辆。第924装甲旅得胜了。
这次坦克作战,在准备不充分,力量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第924装甲旅以战损93式坦克36辆,57毫米反坦克炮5门的代价,全歼了来犯的日军坦克部队,击毙第2战车师团师团长武藤章中将,击毁五式战车131辆,俘获8辆,可谓战果辉煌。
在这次被称为“萨克斯比坦克战”的战斗结束后,张羽上校立即将杨晗上尉提升为少校,却将邀功请赏的率领左路出击的那个上尉一脚踢出了第924装甲旅,因为他缺乏一个装甲兵最起码必须具备的主动进取精神(张羽语)。
在短暂的休整补充后,以30辆93式坦克和8辆五式战车为矛头,损失惨重的第924装甲旅继续向南迅猛进攻,直到28日晚上到达科菲尔德才因为官兵过于疲劳而被迫停止了进攻,此时只有27辆战车还能用于作战了(其余的要么战损要么发生故障)。
从卡龙到科菲尔德,直线距离494公里,经历了大小十余战的第924装甲旅只花了37个小时就赶到了,日军的重兵防御地域被彻底凿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