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大洋

第七十七章战争车轮(2 / 2)

在巨大的压力下,以张伯伦,达拉第为首的英法政府改变了不信任俄国的顽固态度,作出愿意联俄抗德的姿态,但私下又在筹划与德国的谈判。

俄国虽然因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先例而加深了对英法的不信任,并在分割波兰后与德国的外交接触日趋频繁,但由于战争危机的临近和英法态度的改变,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也没有放弃与英法组建反德联盟的努力,因此开始了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

由于英法政府缺乏诚意,总是在要求俄国承担更多责任的同时不肯作关键的承诺,谈判陷入僵局,三个月后,俄罗斯帝国关闭了谈判的大门。

密切关注这一切的德国人加紧了与俄国的谈判,希望既能够破坏英法俄谈判,又能解除西进的后顾之忧。

德意志帝国一开始确实是有先打垮俄罗斯帝国的战争计划,可随着英法的不断绥靖,德国人看清了这两个大国内在的虚弱,于是决定先灭英法,再打俄国,最终完成统一欧洲的霸业。为了在进攻西欧时让俄国保持平静,必须签定德俄和平条约。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唐历392年1月1日,《德俄互不侵犯条约》正式签定,主要条款是:

一,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在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侵略行动或者攻击;

二,在缔约一方成为第三方敌对行动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得向该第三方提供任何支持;

三,缔约的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四,双方承诺只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两国间的争端,并对共同利益相关的问题交换情报进行协商;

五,本条约有效期限10年。

与德俄两国的皆大欢喜不同,英法国内愁云惨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令人恐惧的

德意志战车却即将掉转方向了。

“战争的车轮已经启动,而所有的刹车片却全都失效了。”——英吉利王国海军大臣邱吉尔。

....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