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苍茫

二百七十六章. 未雨绸缪(1 / 2)

“军事上是这样,我倒是觉得法国根本没有可以和普鲁士相抗衡的经济条件,先是先天条件来看,普鲁士的煤炭蕴藏量十分丰富。多集中在鲁尔区、萨尔区以及哈士山脉和厄尔士山之间。四十年代以前,由于这些地区煤炭尚未得到大规模的开采,因而产量还不高。1846年,产煤仅有32o万吨,少于法国的45o万吨。可是,经过二十年的展,煤的产量迅提高。5o年为7oo万吨,6o年为17oo万吨,7o年达到34oo万吨。”近十年增加一倍呀,这样的度,正是叫叶根生刘金辉一干人紧追慢赶,也难以企及的。

贺王爷点点头,是嘛,没有足以支持一场大仗的经济条件,就这样打赢?嘿嘿。他这些年和兰芳一帮少壮玩了命的开矿建厂挖煤炼铁,又怎么样?小国就是小国,和二流国家比算是不错,可是和这些一流的世界列强,还有差距呢。

“而法国的煤铁矿藏较少,产量不高,煤产量28年为177万吨。虽然在47年已达515万吨,可是同年的消费量却为75o万吨以上。不足之数,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经过五、六十年代的展,69年产煤才至1346万吨。而7o年却降至1333万吨。”

“5o年的普鲁士,生铁产量仅有21万吨。再看法国,生铁的产量,18年11万吨,3o年为25万吨,48年为47万吨。这可是比普鲁士高近一倍呢。可是经过二十年,在煤炭生产增长的推动下,普鲁士今年的生铁已达到139万吨。铁的消费量平均每人达到38.8公斤。5o年至187o年,钢产量也由59oo吨增加到17万吨。”

“法国呢?去年也达到138万吨,这就叫普鲁士赶上了。可是今年下降为117万吨。至于钢的生产,更是显得落后。1851年1万吨,1869年达到1o万吨。187o年却下降为8万吨。越活越抽抽了。”

贺王爷听了会心的一笑,这也是联邦可以引以为傲的地方,生铁产量没有法国高,可是钢产量却和普鲁士接近了。

“煤炭、钢铁展了,普鲁士的机器制造业也展起来。从1846年到1861年,机器制造厂由13o家增加到3oo家。有些机器制造厂规模相当可观。如专门制造蒸汽机的柏林波尔锡希工厂,1866年已有16oo名工人,这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工厂之一呢。现在所拥有的3485辆蒸汽机车中,大多数为他们自己所制造。柏林和萨克森的机器厂的产品,不仅供应本国市场,甚至向法国和英国出口。还有克虏伯公司,从185o年开始,到现在展很快,工人由237人增加到7ooo人,它同斯汀纳斯企业,波尔锡希企业一起,成为普鲁士军武器装备的主要供应

说到经济,就轮到叶根生没完了:“还有一条,把普鲁士从经济停滞中拉起来的,就是铁路。第一条铁路从纽伦堡到费尔特,全长12公里,1835年通车。1848年,铁路则增加到25oo公里,这就已经过同一时期法国的铁路长度。又经过二十年的修筑,到187o年时铁路长度又增加八倍半,已高达21471公里。铁路的货运量增长了十九倍。”

“法国钢铁工业的展缓慢,又影响到机器制造业。5o年蒸汽机动力总数为37万匹马力,7o年增加到185万匹马力。蒸汽机动力总数大大低于普鲁士。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属于薄弱环节。1832年,比普鲁士早三年,从圣太田到里昂的法国第一条铁路正式通车。四十年代末,约有3ooo公里铁路,也比法兰西略胜一筹。到去年,铁路线长度达到176oo公里。今年,法国铁路长度为17924公里,不仅长度少于普鲁士,而且建设度也低于普鲁士,差距已经很大了。”

“铁路!”贺王爷突然念叨了一句。他站起来,走到办公桌前,打开一张地图,又在舱里踱步,好像在思索什么。叶根生和龚兆龙对看一眼,他站起来,走到王爷近旁,刚要说话。贺王爷做了一个手势,招呼他走到办公桌前面。

桌子上摊开的是一张中国地图,他点指着西北一带:“这里,是时候了。”

“这里……是逸杰……”

“西北战事应该告一段落了,不过接下来的事情会更复杂。回匪余孽只能够西窜,而窜犯西域的阿古柏就是对手了,还有俄国……”

“哦?”叶根生神色也凝重起来,“逸杰手里的人马……你是说,铁路?”

“对。现在想在在中原江浙修都很难。大清还不会允许这种毁绝地脉,震惊祖先的洋玩意出现。”

“嗐,从67年开始,朝廷上下就为应不应该修建铁路吵翻了天。福建巡抚李福泰指责电线、铁路都是惊民扰众,变乱风俗的有害之物,而且,修建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惊动山神、龙王的不祥之物。67年6月3日的《纽约时报》就曾引用一位叫阿尔伯特·毕克默的美国观察者的话说:实施这样一项伟大工程的最大障碍只能是中国人民对所有外国人所抱持的敌意,以及他们自己的迷信思想。”

“对对。哎!现在也来了法国的那位崇厚大人,他是三口通商大臣时还奏称:铁路于中国毫无所益,而贻害于无穷。”龚兆龙无奈地笑着说道。

叶根生可是对跟着满鞑子愚顽不化的高官非常不屑,也不抱希望:“江西巡抚刘坤一认为,以中国之贸迁驿传,根本不需要铁路。甚至连一向通达的曾国藩曾大人也认为无论是外国商人还是中国商人,只要修铁路都将使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结果都是,以豪强而夺贫民之利,所以不仅不能同意外国人修铁路,而且同样要禁止中国商人修铁路。”

王爷笑笑:“但是,西北就不一样,军情,这就是最好的理由。只要有了铁路,尤其是先于俄国人修建起来,就可以在西域对抗中抢得先机。”

“俄国人要修铁路?”

“哦……我估计肯定会的,以俄国人的魄力,这是迟早的事,俄国意图东进,而万里遥遥,铁路是运兵补给的唯一迅达之策,他们必然会将铁路由西渐东,向中国推进,终止与这里——海参崴。”

“嗯?有这样的手笔?你是说,俄国,能有美国人加拿大人的见地?如此花费何止万万,沙皇那就不可小觑了。此路一成,大清将三面受敌,不用打几乎就败了。”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