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怀特先生要是知道这件事的端倪,肯定惊呆了。”想着,不由得自己笑了。要是能提前有了鱼雷,联邦海军就又多了张王牌。
鱼雷的前身是“撑杆雷”,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工作,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艇行攻击敌舰。但由于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灵,卢庇乌斯的发明未策投入使用。
1856年,意奥战争期间奥地利一家机械公司受命为奥地利海军大量制造提供舰船机械设备,担任工程师、经理的罗伯特?怀特黑德,藉此开始涉足海军技术领域。得到好友奥地利海军上校卢俾士有关鱼形机动水雷设想的启发,1866年,怀特黑德在奥地利的飞雄门成功制造并试验了世界上第一条自航的水雷。
据目击者记录,这个钢制细长的水雷两头尖锐,外形非常像海豚或鱼,又钝又硬的前端象一条海豚,四条长鳍延伸至整个雷体的长度。
英国建造的“鹦鹉螺”号潜艇资料和怀特黑德第一条自航鱼雷的资料,差不多同时到手,沙巴基地开始仔细研究。同时叫驻欧洲公使和竹网龙堂密切注意怀特黑德的所有研究动向。
怀特黑德试制的这条鱼雷的头部可以使用装满炸药的战雷头,或者采用训练用填充砂石的操雷头,后改进为内部采用铁饼和木框架结构,鱼雷中部则是压缩空气舱,中国称为天气舱,储存在内的压力为370磅/平方英寸的压缩空气通过带动尾部的双缸V形发动机,驱动仅有的一个螺旋桨叶转动,后期型号的鱼雷上开始采用共轴反转双螺旋桨,它发动机由储存在雷体内压力为370磅/平方英寸的压缩空气推动,依靠一个简单的活门使速度保持恒定。
1868年的后期型号是双缸V形发动机。发动机装有用叶片分成两部份的偏置汽缸,气压直接驱动汽缸带动唯一的一个螺旋桨。从水下发射管发射,航行深度的调节由静水压活门控制升降舵完成。航向方位仅由固定的鳍片来控制,以至在奥地利Fiume试验时偏离目标很远。它以航速6.5节可航行200码,要想再多走100码,那航速就要调低。螺旋桨的转速是100转/分钟,深度控制也极不稳定。
这种鱼雷的射程有200米左右,定深和航向控制等设计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但毕竟这是水中兵器发展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
看到这个设计的联邦技术人员,全都感到十分震惊。海军提督府知道后,表现得尤其机动,强烈建议联邦把怀特黑德连锅端到婆罗洲来,郑老大发了狠话,他不来就要消失,这样的缺德杀器,万万不能落到西洋人手里。
刘金辉叮嘱李登科一定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把郑炳勋闹得很紧张,别介呀!我可是要人呐。尸首有什么用!
电报告知伍岳锋,协同竹网龙堂下手。贺总督二次赴美之前,在欧洲的秘密行动开始了。
就在1868年,怀特准备带上这两种鱼雷去给奥地利海军作表演。还没出门,就接到了相关专利已被人先行申请的通知,他连忙丢下表演的事,赶到专利部门查询。
“这不可能!不可能有人注册的,这是我……”
“很抱歉,先生,根据我们在整个欧洲专利部门检索的结果,您的……这项技术,已经被注册。所以……恐怕,您不能再使用……”
“不,我不相信!不相信!”
受到巨大打击的怀特黑德回到寓所,却见到正在等待他的两个东方人。结果就没什么意外的了,怀特不能不接受他们的条件,以恰当的价格卖出了所有资料,并接受一个东方国家背景研究所的聘请。
对于任何先进武器都极为敏感的英国人还没有察觉,鱼雷就在欧洲消失。奥地利海军直到很久以后才见到一种叫做蓝头的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