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苍茫

一百五十七章. 承包(1 / 2)

一百五十七章.承包

与此同时,铁轨在华工们的劳作中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高峰时期,有好几千名华工同时参加筑路。

唐纳隧道曾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也是中央太平洋铁路最艰难的一关。在一个多世纪之后,这条隧道仍然保护着穿越隧道的火车,阻挡着风雪。

1866年春天,中央太平洋铁路最后到达了高山区第一个主要的前哨地点,即分水岭。这是一个扶壁状的岩石,在它底层的周围,阿美利加河咆哮着穿过1000英尺深的峡谷奔流而去。这里没有迂回道路可循,唯一的通道就是越过一个由大石块和角石构成的半圆形横梁。华工们开始挑战工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塞拉岭通道,被称为合恩角的花岗岩石墙是这里最难攻克的险关,它的下部是垂直光滑、深达1000英尺的悬崖峭壁。

为了从笔直的山崖上劈出一条双轨宽的路基,华工把自己拴在吊篮里,从山顶上用绳索吊下去,在半空中凿壁填塞火药,点火后再往上拉,顺着绳索赶快攀登上来,炸药就在他们下面爆炸。炸后又继续下去凿石钻眼。

那里的岩石之硬,常使得火药从炮眼里直接迸出,伤及华工,因为火药性能不稳或者绳索磨断而葬身崖底的华工,更不计其数。他们一寸一寸地在悬岩边沿开辟出一条岩石道,其宽度足以供人行走和手车通过,最后能够铺上8英尺宽的枕木。随着华工筑路队向前推进,工程列车紧紧跟随在后,车道极窄,火车的铁抓手和轴颈盖简直是悬空了。

合恩角犹如一堵花岗岩石墙,它是1866年里最难攻克的难关。它的下部是垂直光滑深达1000英尺的悬崖峭壁。百折不挠的华工腰系绳索,身悬半空,用锤子和钢钎先凿出一条险峻的小道,然后再费劲地逐步向里扩展,开出一条行驶车辆的通道。

1866年整个夏季,联邦公司旗下的华工大约有6000人,云集在峡谷坡上。他们有的有条不紊地凿着炸开的乱石;有的头戴草帽,排着队,推着小推车,把一车车的碎石卸在峡谷坡地;有的用竹扁担挑着70磅重的黑色炸药,小心翼翼地走在危险的羊肠小道上。

喝上几口随身带着的盛在酒罐里的茶水,那酒罐不是原来历史上白人们弃之不用的废品;而是专门采购配给华工的。很多战争剩余物资也运到了这里,被服、军装、皮带、炊具、灶具、车辆等等,由于是统一采购,统一运输,价格很低,华工不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购买昂贵的商品,粮食、肉类、蔬菜、酒类都保证供应,价格完全掌控在联邦公司手里,白人投机商完全没有下手的机会,华人的血汗钱,绝不能叫他们再分一道。

在40英尺的地下挖掘隧道,3000多名工人接连数月生活在那里,从工作区要通过距积雪地面很深的漆黑一团的地道,才能达到生活区。-=手打吧会员手打www.shouDa8.com=*隧道的入口都被罕见的积雪掩埋了,而生活区里,一排排联栋木屋,围合成一个个小区,伙房为下班的华工二十四小时准备热餐、热水。

在原来的历史上,华工的营帐都埋在雪里。他们挖烟囱和通气坑,白天靠灯笼的光亮过活,大家冻得发抖,缩成一团。在开凿长达1600英尺的唐纳隧道时,连续两年遇上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严冬,很多从中国南方来的从未见过冰雪的华工被活活冻死在帐蓬里。当时,就有数百名死难的筑路华工的尸骨被送回中国埋葬。当然,葬身崖底的华工是不包括在里面。1866年冬,在塞拉岭通道施工中,有500到1000名华工死于雪崩;雪崩前除了短暂的雷鸣般的隆隆声,没有任何征兆。霎时间,整群工人、整个营房,有时甚至是整个营地呼地一下全被卷走,摔入几英里外的冰雪峡谷,几个月后,工人的尸体才被发现。有时人们发现整组整组的工人被冻死,他们的双手依然紧紧握着镐头或铲子。

《美洲华侨史话》记:“在修筑100英里的塞拉山脉地段的铁路时,华工的死亡率高达10%以上”。1868年,工程延伸到内华达山――今天的美国人把这段铁路称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约有1000名华工死在这里。1970年,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2000磅的华工尸骨。

广为流传的“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这句话绝非夸大其词。

随着山脊上积雪越来越厚,雪崩愈益频繁。联邦公司动用小口径火炮,轰击那些有危险的山峰,主动引发雪崩,然后进行工程。死人?铁路公司也不想看到,因为巨额赔偿可不是好事情。

冬去春来,消融的冰雪早已把山脊上的土壤冲刷一净。铺轨工人紧挨在筑路工人的后面。机车推着一串串平板车,车上满载着铁轨、木材、炸药、食物、饮料和更多的工人,向路轨的前端驶去。

美国政腐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了更加优惠的补贴措施来吸引私人投资公司建筑运河和铁路。平原地区每修筑一英里补助16000美元,丘陵地区每英里32000美元,山岳地区每英里48000美元,此外,铁路公司还可得到沿线两侧宽各十公里的土地所有权。

各州为了鼓励本州内铁路的兴建,往往免征铁路公司的税项,给予有利的建筑权特许状,提供贷款,购买铁路公司的股票或债券,有的则对铁路公司所发行的债券提供责任担保。这些优惠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对基础设施的投资。19世纪80年代初,欧洲资本家――主要是英国资本家,对美国的经济事业的投资为20亿美元,其中15.35亿美元投资在铁路的修建上。

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经营状况使得公司开始出卖名下的土地和股票,股东也纷纷抛售。伍氏、致公堂、兰芳都下手接盘,这铁路早晚要修,抄底正是时候,两旁的土地也收。

东端大多是平原地区,那么修筑一英里就有16000美元,也有一些丘陵地区,每英里又有32000美元,虽然西段多是山岳地区每英里达到48000美元,但是八比一的速度,就全是平原,太平洋联合也比中央太平洋多获得将近两倍的补贴,此外,沿线两侧宽各十公里的土地所有权也是八倍。就这土地,干什么不好?不算开矿办厂,就是种庄稼吧,也赚海了。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