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里防守疏松,我觉得可以考虑偷袭。”郑老大突然说了句,江四水也赞同的拍了下围板,“对,明的暗的一起来。哦,泰安,你接着说。”
“是。这里是圣约翰城堡,位于水坑尾闸门城墙上,即今水坑尾街,俗称小三巴门,又叫辣匝禄闸门。仁伯爵炮台与三巴炮台相距较远,其间是一大片洼地与山坡,遇敌人入侵时,两炮台火力无法呼应,故加筑圣约翰城堡于其间。城堡置有5尊大炮,有一座监视亭,其旁有火药库。前年,澳葡拆毁城墙,扩充领土,圣约翰城堡亦大都被拆毁。”
“烧灰炉炮台位于澳门西望洋山东南山麓之古老炮台,烧灰炉炮台的所在地,曾是扬名世界的葡萄牙波加劳铸炮厂。炮台装置8门大炮,并设有哨房和军火库等军事设施,主要防守当时的外港,即南湾,并与妈阁炮台共同防御内港地区。”
“竹仔室炮台是位于澳门竹仔室山山麓之古老炮台。竹仔室炮台初建于16世纪末。竹仔室炮台与烧灰炉炮台和西望洋山炮台相互配合,保护澳门南部的海岸地区。竹仔室炮台装置了6门6至8磅轻型大炮。”
“伯多禄炮台,也叫南环炮台,是曾位于澳门南湾之炮台,建于1622年,伯多禄炮台与嘉思栏炮台、烧灰炉炮台以城墙相连,联合防御南湾的沿海地区。于1775年增置大炮,总数为12门大炮。”
“西望洋山,位于澳门半岛西南部。海拔62.7米。西临内港,东北隔南湾与东望洋山相望,南接妈阁山。西望洋山炮台又称卑拿炮台。位于澳门半岛西望洋山顶,为澳门最古老炮台之一,炮台堡内设有7磅铜炮5门。1622年击退荷兰人入侵澳门中,此炮台发挥过很大威力。”
“这处和伯多禄炮台皆不足惧,都是比较老旧的炮台,火炮口径和射程也都比较弱,但是对于登陆还是有一定的威胁。”
“凼仔炮台是位于澳门凼仔西北端码头花园旁的一座古老炮台,建于1847年。1846年,澳葡政腐因有感十字门海域附近经常有海盗出没,对居民的安全以及他们的管治做成威胁,遂开始动工兴建凼仔炮台以作抵御,由当时的海军少校罗来路所监督下兴建,经费则由岛上居民付出。翌年,炮台落成,为居民的安全带来了保障。自炮台兴建之后,凼仔岛上的澳葡驻军一直驻守于该处,并监视由外十字门海域驶入内十字门的船只。”
“这里倒是不难得手。”江四水把这里设为底线了,就是拿不下澳门,也要顶了这里。
“凼仔炮台沿海依山而建,占地约2400平方米。炮台入口摆放有一个可三百六十度旋转的大炮,四周分别设置有小炮。虽然炮台曾为军事设施,但却没有军事要塞的特色。没有筑碉堡、炮楼和堞墙等防卫设施。”
“我看,如果澳门这块骨头硬,就是最次也占了凼仔,封了澳门的路。”江四水狠狠地道。
“提督所言极是,这里澳门鞭长莫及,往西又可以扩张到横琴岛,足可以与澳门对峙。”林奠国很赞同江四水的意见,他和文凤这还是第一次参加兰芳这么高级别的军事会议,一时间有点不适应,想来在福建也算得上能征惯战的骁将,现在一看这谈论的正经是海陆炮战,可不是马步之类,多少增加了几分佩服。
相对于澳门半岛的大炮台之军事配备,凼仔炮台并没有相对严谨的防卫设施。炮台前后均设有哨岗,哨岗上尖下宽,门窗带尖拱,并贴有葡国传统特色的青花瓷砖。炮台两旁则建有印度建筑特色的哨房。在澳门总督亚马留上任后,该处被改建为总督别墅,作避暑之夏季别墅。
“嗯,算是保底的计划。”贺总督咬着牙,他已经仔细衡量过,只要没有外援,澳门绝对挡不住兰芳倾国一击,速战速决,一举拿下澳门,至少有七成把握。
“两边突击队同时动手,首先保证控制凼仔炮台,再拿下烧灰炉炮台、竹仔室炮台,南路舰队炮击圣地亚哥炮台、西望洋山炮台,压制其火力,进入内港,掩护突击队将其拔除。进入内港后,马上对大炮台发起攻击,用最快的速度占领炮台。”
“烧灰炉炮台8门炮、竹仔室炮台6门6至8磅炮,都是轻型炮,关键要突击队得手。圣地亚哥炮台16门炮,火力不弱;西望洋山炮台5门7磅铜炮却在山顶,攻击有些难度。”
“北路,前置珠江口,压制望厦炮台,掩护陆战队占领关闸后攻击望厦炮台。一旦将望厦炮台拿下,随即南下,逐点拔除。”
“特勤队即可进入澳门,不见信号,不得擅露行藏。”
“陆战队随舰队进抵关闸附近海域,随时待命进入关闸一带候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