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苍茫

一百四十三章. 炮台(2 / 2)

“1840年8月,抵华的英军战舰已达16艘,共备540门。三等战舰竟达三艘,可各战舰备佩舰炮74门,共222门。此后,英国又继续派战舰支援,到1842年2月,侵华英舰已累计增至25艘,共备舰炮630门。按照英军各战舰的备炮数计算,那么3艘三等英舰装备的炮舰就相当于虎门个炮台所备海岸炮的总和,1艘三等和1艘五等英舰共备炮102--118门,他们一个舷侧的舰炮数,超过了威远炮台的备炮数;1艘三等和1艘等外舰的一舷侧的舰炮数,大致同威远炮台的备炮数相等。”这样的形式,确实很可怕。

郑炳勋接着道:“双方相比,清军海岸炮明显处于劣势。在实际作战中,英军常常以数舰猛攻清军一处炮台,其舰炮总数是清军海岸炮大约六倍以上,加上较清军火炮的射程远一倍以上的优势,英舰重型舰炮在清军海岸炮的有效射程之外首先轰击炮台,英舰在舰炮的掩护下闯入海口;而清军海岸炮的海岸炮射程近,火力弱,难以击中英舰,这也是清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者,虎门之战前,英军就侦察到下横档岛没有设防,所以战争一开始,他们就派出炮兵分队,携带臼炮三门,在一百五十名步兵护卫下,由“复仇女神”号轮船拖运至该岛登陆,架开了大炮。2月26日,占领下横档岛的英军,放炮轰击上横档岛。一个小时后,上横档岛的清军被压缩到了炮台内,英军遂展开登陆活动。清方阵亡三百,被俘若干,逃亡若干。上横档岛也落到了英军手中。”

“上午11时,英舰“伯兰汉”号和“麦尔威厘”号炮轰靖远、威远、镇远等炮台。一个半钟头后,镇远崩溃。”林吉太有点颓然。

“靖远、威远、镇远,一个个名字响亮的炮台,瞬间瓦解。”江四水心里不是滋味,可又无可奈何,这样的局势,就是神仙也束手呀。

沉默片刻,林吉太说道:“以我们这里配备的新炮,不论威力、射速、射程、准确性,都高于当前英军同等口径火炮。目前这里只有十门新炮和二十多门旧炮,不论旧炮,十门炮的战力已经相当于已经数倍于彼同等口径火炮,且我们的火炮操作却灵活得多,眼下操炮手的编制完全可以胜任。”

拿破仑时代使用圆弹十二磅炮口径有121毫米,而到清末使用尖弹的十二磅炮只有76.12mm。现在兰芳就已经采用二十多年后才大规模使用的火炮技术。

6门24倍径40磅后装线膛锻铁炮,管重3500磅,连旋转炮架不过6000磅,口径120mm,有效射程3000米,射速每分钟3发。战时编制每门炮9人。部署在花岗岩护墙的炮位里,下面有轨道,通向另外6个炮位,必要时,既可以退回到炮洞里,也可以沿着轨道移动到另一方向的炮位上去。

4门后装线膛锻铁炮,40倍径的要塞架退炮,40磅弹,管重4200磅,口径120mm,有效射程3700米。西向部署在券顶暗炮位里,射界宽阔,主要防护正面海域。平时沿轨道退回炮洞深处,便于保养维护,战时炮口前出射击,旁边和上方的岩石,完全可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现在英军战舰已逐渐打乱原先以火炮数量划定的等级界限,不过就以1863年8月下水的英国战列舰“双足飞龙”号和1864年3月下水的英国战列舰“热诚”号来看吧。”郑炳勋拿出两张图,正是这两艘下水不久的战舰。

“英国战列舰“双足飞龙”号排水量2794吨,主要武备是4门11?228mm炮。安置在船面旋转炮台里,一侧火力就是2门228mm炮。”

“1864年3月下水的英国战列舰“热诚”号,排水量6197吨,主要武备:20门7?178mm炮。属于船腰炮房铁甲舰,一侧火力为10门178mm炮。”

“如果与这两艘战舰对阵,我方火力射程大于对方,虽然口径小,但借助弹药威力大,射速快,火力上并不逊色多少,一旦对方靠近,又可以增加旧式火炮的火力。”林吉太看了一眼郑炳勋,见他也点头赞同。

“以我们明轮炮舰“腾空”相比,它上面二门68磅炮,四门18磅炮。如果对付这样的战舰,现有的10门120mm的40磅炮,四五艘来,占不到任何便宜。”郑炳勋笑着补充。

“以后还是要指望叶根生和龚先生呀,这么多炮台要塞,岸防炮的缺口太大了。所以,你们海军的担子可就重喽。”江四水对郑炳勋说道。

“是,在下谨记提督训示。此次购回的战舰,业以编练成军,我海军已今非昔比,只需假以时日,纵观南洋东海,随我纵横。”郑炳勋朗声说道。

“小子浪言托大,英、法、美、荷、西、澳、俄,那个不是虎视眈眈。不过豪气还是要有,海军嘛,没有仗剑天涯的气势,还不如去看鱼塘。”

“承提督命,小人敢不尽力。”龚兆龙抱拳拱手。

“哎呀,您就别小人小人的了,您现在是堂堂兵备局副局座,陈近儒都拜您为师,叶大局长也自称您的学生,您还这么客气。这要在大清,您这官职也得是四品往上了。”

“那里,提督见笑。”龚兆龙不好意思的笑了。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