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苍茫

第四章. 破题(2 / 2)

“以公子之见?”

“欲兰芳不亡,必使荷人不敢窥视,即不敢犯,强兵为要。”

“哦。”

见到三人闪过一丝喜色,又接着说:“但兰芳物资多靠马来运济,一旦海运断绝……”

三人暗惊。都已经把南洋周边烂熟于胸的人,这里面的事一点就通,兰芳处处依靠海路,海路一绝,兰芳有金子都卖不了,您拎着没了子弹的火枪能干啥?就漫山遍野的土著生番就活吃了您。

“所以,兰芳必要具备尽可能多的物资自备能力,枪械补给尤其不能仰靠外运。”

“只是……”老大看了看叶根生,见他低头沉吟,叶根生可是兰芳的能人,只要是兰芳又可能做的他都门儿清,他不点头,就是难了。

江四弟却极感兴趣,贺公子开始逐步推展出兰芳中兴的规划。以他在他原来的世纪里,对于加里曼丹岛——就是婆罗洲和旁边的苏拉威西等岛屿的了解,这个时段一直都是地广人稀,到19世纪50年代一共也就两三百万人口,即使二十一世纪也不到一千万。这么个资源丰富的好地方,也没有主体文化,地方势力弱,军事存在也极小,只要稍有实力,逐一吞并会极其容易。

从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引进设备技术,农工并重,先求自保,使等闲之辈不敢妄动。远交近攻,合纵连横,铺展枝脉,盟霸南洋,徐作他图。

十九世纪中叶,也就是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始之时,西方强国尚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荷兰国力已经下降;法国在远东立足未稳;德国尚未统一;俄国在克里米亚败于英法;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尤其倾向于不对外扩张领土、摆脱海外殖民地的“小英国主义”;美国则有内战以及战后重建的问题。

所有西方列强对东亚国家的侵略和瓜分尚未准备妥当,在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时期之前,也没有这方面的迫切需要。此时的中国就其外部环境来说并不十分险恶,也有与日本一样同肩并进、一同成为东亚强国的机会。

但令人扼腕痛惜的历史却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存在种种内在缺陷和阴差阳错,一拖再拖,最后与这种机会失之交臂。而倭国的维新派及时地抓住时机,选择了决定性的出路——倒幕。于是倭国“冲出了最危险的关口”。

现在就看兰芳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了,让历史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下去了。

当晚彻夜未眠,第二天几人略一小憩,又是一番经略图谋,当晚歃血为盟,结为金兰,把酒畅饮,抵足而眠。

天一亮,江叶二人告辞,分头着手行事。

两天后,二人和郑老大又来到客栈,还带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铁哥们,这都是愿为兰芳舍命的铁血汉子。两位兰芳大姓宗亲打头,刘玉辉掌管着兰芳黄金旧矿的开采和买卖。罗亮官则是贩运契约劳工的后辈大佬,在南洋、闽粤都有极宽阔的门路。

进了雅间,大家相互见过,几个人对贺公子已经有所耳闻,一见了面不免上下打量,刘玉辉膀阔腰圆,见贺公子有些文弱,不免有点小视。罗亮官算是人高马大,两眼精光闪动,却很是恭谨。

把贺公子的计划大概了解了一些,又进一步了研究初步的细节。两个人心里不由得佩服,几个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近则中兴兰芳,远则掌控南海,徐图东西两洋。

就在这时,雅间的门帘突然掀起,客店掌柜的站在门口,“几位老大!这事不要忘了我!”郑老大一把拉住他,哈哈大笑,“哪能呢?复兴兰芳,哪能缺了你?”

在南洋交游广阔、耳目众多,手眼通天的客店掌柜李登科,要不是父母已年迈体弱,不得不床前尽孝,这南洋那里还盛的下他?就这样当着客栈掌柜,还在新加坡、雅加达、巨港开了分号,下属着几个契约劳工代理处,在马来的几个锡矿都有股份。在兰芳,要比几大姓的还不行,要是论这一家一户的资财,他可是数一数二的,只不过他的资产大多在岛外而已。

几天后,江四水又带来了几个人,竟然是在英国驻新加坡舰队当值的四个江、郑子弟,换了便服,请假赶了过来。一路上紧催猛赶,恐怕拉下。

一应事务都准备停当,就在客栈后院,摆上了香烛,一十三位铁血汉子祈告天地,共图大业。

江四水带人负责发展防务方面人员,逐渐控制兰芳防务,叶根生自然负责工坊这边,刘玉辉负责检点金矿和黄金买卖方面的人手,罗亮官调动契约劳工运输贩卖方面的手下,英国驻新加坡舰队的二江二郑四个人就负责收集英国舰队的情报,整理所有舰船、海军、基地和新加坡当地的有关情报资料,搜罗南洋各地消息情报当非李登科李老板莫属。

郑老大还是船队和码头了,何老拔就是当然的帐房,陈逸杰便是贺公子的助手,详为筹划谋略就是贺公子总参赞了。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