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明

第三章吞金巨兽(2 / 2)

在从倭国回来以后,赵传书除去坐牢的时间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干两件事,第一是写将来办学校的初级教才;第二就是研读兵书。特别是戚继光的兵书《练兵纪实》。上一次那些倭寇四十多人差点杀到他们八十多人的大船上来的事情给了他太大的刺激了。所以现在他除去需要一些身体结实的汉子不当他的兵以外,还需要有专门针对这个时代的好的练兵的方法。小理

果然他看完了戚继光的兵书以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书写得太好了。然后第二反应如果想把这个时代的海战玩转,那自己需要的东西除去士兵以外还有太多了。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的兵员,他还需要有好的武器,做为后世的半个军迷,他虽然不是唯武器论者。但是多少都明白,装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战斗力的强弱。他可不想象小鬼子一样以为学习了武士道便刀枪不入,拿着武士刀便冲击人家的要塞。

所以从战船到武器他都一一的认真学习,并得出了他的观点。

首先是选战船。赵传书看了多本明代的战争书。其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明军最强大的战舰并不是名扬海内外的大福船。而是许多人从来没有听过的一个名字——乌艚船。

这是什么船呢。这种船就是广船里的战船。赵传书知道中国明代的大船一共有四种即福、广、鸟、沙。四种船。而其中广船即是广东等地经常使用的大型船只。

而乌艚便是广东人的称呼里的“横江船”,或是“横江大哨”。因为这种船与另外一种被称为“尖尾船”的小型广船都常用黑色的漆色。所以被浙江等地的士兵称为乌船,乌尾船。但是在官方的文件当中,它被称为——乌艚。

因为“尖尾船”乃是一种小型不适合远洋。所以赵传书关心的就是被称为“横江大哨”的乌艚了。

这种船听说是南宋时代就有了。这种由渔船与商船发展而来的战船在当年与元军的战斗当中就立下过不少功劳。最大的载重能够达到七百到一百石(五百至七百吨)。至明代抗倭最为激列的嘉靖年。这种战船才被调北上。据史料记载,嘉靖二十四年(154官府就调拨横江大船110艘前往浙江沿海支援戚继光抗击入侵的倭寇。

之后这种广东新会地区的战船便扬威东海。明代最有名的海战大家俞大猷在《正气堂集》当上记录:“其板厚七寸,其长十丈,其横阔三丈有奇,其硬如铁,触之无不碎,冲之无不破,远可支六七十年,近亦可耐五十年。”

可见乌艚战船之利。这处坚固的大船据说是连舰载大型佛郎机炮都打不穿他。可见防御力之强大。之后整个浙江近海周边卫所里都配有两艘这样的战舰。便是舟山的中中所这里也是一样。

所以明人记:“盖舟山水师所用之海舟,以乌艚船为首,与大福船同列一等。”

不过这种使用坚硬如铁的铁力木建造,费四层船板的超级战舰也有很明显的弱点。那就是贵。比如舟山码头边停的两只乌艚大船居然要八百两一艘。而相同的价位如果买普通的两层板的福船或是沙船的话可以买到五条同条吨位的大船。

而且这种战船不但造价贵,使用更贵。由于乌艚只使用经久耐用,坚硬如铁的铁力木。所以虽然使得其无比结实。但是由于铁力木本身是热带硬木。浙江等地并不出产。所以所有船上的备件都要从广东运来。加上铁力木生性坚强如铁。很难加工。所以价钱也比一般的大船要贵出许多。所以一条乌艚船的全寿命期间就象是一只吞金巨兽一样的折磨着大明的那些卫所。

所以之前赵传书便先将大号的福船改成了顺风号。而不是这种超级战舰。

但是现在玻璃的划暴利一下子让赵传子有点找不到方向了。手中的钱多了起来也让他的心越来越大。寻常百多两的福船他居然看不上眼了。打起了这两艘吞金巨兽起来。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