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明

第十七章学校(2 / 2)

“传书想办一学校。”

“学校?”

“对,如先生之学堂一般教育知识。不过我这学校不教人圣人之学。只教人会计、管理、统计、情报分析等知识。且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传书还将这中华字体进行了简化。如此书写更加快速。若是将来可以还将可教航海、武术、织造、木工等活计。”

“这。”梅秀才犹豫了。他从来没有想过,居然有一天学堂居然不教人圣人之学。改教“下作”的劳动技能了。这如何能够让他接受。

“不可!”很快梅秀才便做出了断然的否定,然站了起来,脸色潮红激动的说道:“这学堂乃是用来教育圣人之学,如何可以有了学堂而无圣人之学却教习那些下作之物。且字乃是当年圣贤所创,如何能改之。不可,不可!”

赵传书没有想到这利民之举居然被梅秀才给断然的否定了。他没有马上回应他,而是想了想梅秀才否定的原因。很快他就得出了结论,做为一个圣人之学的卫道士,他有这样的举动也很正常。

想通了赵传书便马上说道:“先生可知这天下能中秀才之人有多少。”

梅秀才被赵传书一问,楞了一下,马上回道:“当然是千里挑一。”

赵传书知道梅秀才所说的千是指一千个学习八股的人里才能出一个秀才。并不是说一千个老百姓里就能够出一个。

“那能中举人之人有多少?”

“当然万中无一。”

“那能中进士者呢。”

“乃十万选一。”

“那便是了。这圣人之学,学习者甚众,而取才不过了了。如同行走那独木之桥,大家一起往上济,最后能上者也不过一人耳。而其他人呢?”赵传书这一说梅秀才便无话可说了。他慢慢的坐了下来。赵传书的道理很简单,他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学习圣人之学在他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不可以去怀疑的。

“而其他技能虽不能使人善明目而明事理,却可让天下百姓能够活得下去不至饿死。便是没有田地也可生活无忧,此可是利民之举。可否倍泽苍生?”

赵传书一说自己的想法梅秀才便更加无语了。他很快就理解了赵传书的意思。毕近随着明中后期的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如果找不到生存的办法的话那不是去偷去抢便只能做乞丐了。凡是以天下为已任的书生们显然都不认为这是太平盛世的情况。而赵传书将生活的技能给他普及开以后梅秀才几呼可以想象普通百姓能活得下去干嘛还要去做强盗。

所以他无法反驳赵传书的话。但是从心理他又无法接受他的思想。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看到梅秀才不说话,赵传书也知道他需要时间来接受自己的思想。所以也不着急。反正现在他也还要写教才。一时之间这学校也开不了。毕近上面还有韩千户在那里,自己开个学校引来他的注意到时候便有可能暴露出七海居的情况。因此他并不急于开这个学校。

所以他站了起来对着梅秀才作了个辑,然后说道:“今日之论对便到此吧。传书便不耽误先生休息了。”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