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也是微笑:“将军误会了,宫的意思是将军您,处置的不好。”
“噢,愿闻其详,可否指教?”
“唉,世人传言,果然不能尽信啊。刚才出言试探,失礼了。世人传言平难中郎将出身贼寇,行为粗鄙,动辄刀剑相向,杀人取命,从不问孰是孰非,看来传言难以信服啊。陈宫一介布衣,屡屡出言冒犯,将军却不见怪,将军这般气度,令人折服,陈宫佩服。”
外面都这么传自己的啊?自己啥时候成了杀人狂了?不过传言嘛,往往是假的,人们只是因为自己出身黄巾就妄加猜测,觉得自己应该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大盗匪。话说回来,自己就是盗匪,就是穿上官衣也还是盗匪。
“公台不必介意,本官出身乃是事实。由不得人们猜测,不论如何的高官显贵、如何的凶焰滔滔,却是难堵世人悠悠之口。须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好,好一个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言大善。”
………………秦方晕了,俺是不小心滴,不是俺要当大盗,顺嘴说出来的,唐诗都冒出来,以后要小心说话啊。
却听陈宫说到:“观将军行事,并无不妥,唯有一丝小的瑕疵。将军如此明目张胆的免去乡民的地租,并且取消了所有的旧账,这事情若是落到有心人眼中,就是将军您收买人心,图谋不轨的证据了。”
“以公台见解,我又该如何行事?”秦方现在心情不错,说话也亲热了起来。
“将军您并未惩罚许淮,可见将军并非莽夫。此事我也清楚,许淮此人,修桥铺路、维护地方,也着实做了不少好事。只是为人有些好色,用各种手段霸占一些女子,为人不齿。只是为此事就杀其人,却又过了。而且许淮与郡守关系密切,贸然处置确实不妥。只是有一事,不知当问不当问。”
秦方笑眯眯的说到:“公台,你我一见如故,有话便说,不必顾忌。”
“刚才观巨鹿郡守对将军您执下属之礼,将军您难道已经将巨鹿郡…………”
秦方神秘的笑了一下:“嘿嘿,维护地方乃是我的责任,难道不是么?都是为朝廷效力,我只是帮助巨鹿郡维护一些地方治安而已,范郡守他客气罢了。”
听的秦方说的随意,陈宫也明白了。秦方现在是大行山的霸主,影响附近州县,这些官员委曲求全也是正常的,现在这冀州刺史由皇甫嵩挂着,冀州可是无人主持啊。
“对了,公台,你现在身居何职?”
“无官无职。”
“那这样吧,公台,我辟你入平难中郎将府如何?方今十常侍当道,朝政混乱,当是吾辈奋发之时。公台可愿助我成就一番事业?”
嘎嘎,这就是有官职的好处,可以举着朝廷的旗号征辟人才。汉末选拔官员实施的是征辟察举制。主要有征辟和察举两种。“征”是皇帝征用社会名流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置府辟吏”,即中央的高级官僚或地方的辖官可以征聘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由州、郡地方长官在各自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朝廷,所以又叫察举。
征辟察举制度由来已久,汉高祖下过求贤诏,汉武帝又诏令天下察举“茂材”。茂材就是秀才,即优秀的人才,据说是因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秀字,改秀才称为茂才的。被荐举者要经过皇帝“策问”,然后按等第高下授官,这就是所谓“射策”。
射策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考试,由应举者用矢(箭)射简策,并解释射中的简策上的疑难向题。射策是将各种考核融于“射”之中,以“射”察“礼”才是真正考察的目的。不但考校应试者之武力,同时还考察其礼仪,是否熟悉各种礼仪流程,而后问策,考察其才华。这样之下,非文武双全、礼仪周全者根本无法通过,也只有这样的环境下,才会人才辈出。
秦汉时期,尚武之风浓重,事文的士子们还是以腰挎佩剑为荣耀,时称“文士无剑不出游”。比起后世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这才是真正的文士之风。
听到秦方一说,陈宫却陷入了沉默,好一阵子才说:“将军厚爱,感激不尽。请容在下考虑数日。”
秦方有些尴尬,不过看陈宫的样子,人家不乐意,也不好强求:“也好,我年幼德薄,公台有所顾虑也是正常,不急,这几日你慢慢考虑。只记得,不论如何之时,不论如何之况。平难中郎将府门永远向公台兄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