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心里打着小算盘,康熙心里却是另一翻光景,焦急、无奈是百般滋味在心头:“世上都道皇帝好,可谁又知道朕连亲孙子病危也不能前去探视的苦楚呢?”康熙今儿个算是又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了,皇帝老子也不能事事顺心如意了。/.清朝的‘祖宗家法’讲得明明白白,臣子病重,主子御驾探病,那是殊荣,为臣的是不死也得死。
康熙纵然揪心弘昼的病情,除了派人带点好药外,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耐住性子继续听隆科多的回奏。康熙边听边想:“老十三啊,这几年你圈禁的罪算是没白受,你成熟了。要是换成以前,怕是连朕的皇宫都要被你掀了。”想起这个几年没见面的儿子,康熙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听完隆科多的话,老皇帝问道:“兵都派出去了?”
“派出去了。除了护卫畅春园的中营奴才没敢动之外,其余各营每营派出三百人,共计一千五百人前往辑盗。”隆科多早有准备,毫不停留的奏道。
“三百不够,每营再加两百,你亲自居中调配。”康熙思索了一会儿。
“扎。”
“你告诉张廷玉,让他以上书房大臣的名义命令京城各府各县全力协助!”说到这里,康熙口风一转,咬牙切齿的道:“朕倒要看看,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劫杀皇子皇孙。”
“扎。”康熙后面这句话题目太大,隆科多不敢接招,只能装傻充楞。
“你下去吧。”
“扎,奴才告退。”
连隆科多自己都是不明不白的,康熙自然不会清楚到那里去。所以现在除了等待,什么法子也没有。而等待是最熬磨人的,人一急就容易东想西想,康熙也不能免俗:“弘昼到底会不会已经薨了?不,不会的,这孩子吉人自有天象,一定会没事的。老十三不让人知会老四又是什么缘故,不会还要出什么变故吧?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图财还是害命?行凶的人知不知道弘昼他们的身份?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十三的奏折怎么还不到?”胡思乱想的他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千万不要是那些个逆子做的才好啊!”嘿,这老爷子人老却不糊涂,一下就直指了事情的真相。只是这个真相绝不是他愿意面对的。
隆科多领旨去了。又是面见张廷玉。又是调兵遣将。忙得鸡飞狗跳。与此同时。副都尉太监赵无义也到了老十三府上正厅。又是奉旨赐药。又是奉旨问话。却还井井有条。
“十三爷。奴才告退了。”就在正厅。赵无义问清了弘昼地状况。就急着要走。
“公公。请在外屋稍坐休息。我写份折子。还请公公代为转呈。想来这也是皇上急着要地。”老十三想到事关重大。太监不识字。又有旨意在身。倒是个好人选。于是出言留人。
“十三爷。不是奴才不懂事。要是你已经写好了。奴才肯定没二话。可你要是现写地话。奴才恐怕就……”赵无义一来是仗着自己有皇差在身。二来他也算是康熙身边地红人。老八等人有意拉拢。见了他从来都是好言好语地。时间久了。他就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就不大看得起老十三这个过气地皇子。一心想着回宫报喜地他嘴角略微上扬地回到。
老十三就算是全身长满心眼。也不会料到赵无义会如此回话。看起来客气。却是当众驳了他。老十三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怒火是‘嗖嗖’地在心里乱窜:“好嘛。爷小时候孤苦伶仃。就受过你们这些太监地欺负。没想到现在还敢在爷这里撒野。”老十三很小地时候。他额娘阿秀就出家。康熙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那里有空顾及他。老十三一下就成了后妈养地孩子没人疼。不要说那些皇子阿哥。一天到晚变着法地欺负他。就连稍有脸面地太监也敢甩脸子给他看。要不是老四护着。他能不能长大成人还两说。所以老十三才对老四忠心耿耿。所以刚刚才有如此一说。
老十三是怒不可遏。眼里透出森森杀机。冷冷地打断赵无义地话:“既如此。倒是十三爷鲁莽了。公公请便。”“十三爷……”却是手按腰刀地圆觉没料到老十三会如此轻易地放过赵无义。心里一急。叫出声来。
也许是看到了手按腰刀的圆觉,也许是被老十三眼里跳动的杀机吓着了,赵无义总算记起了自己的身份,腿一软跪道:“十三爷息怒,都怪奴才没说清楚,皇上有旨,让奴才问明情况立即回奏,并不是奴才有意怠慢,还请十三爷明察!”说罢连连叩头。
“爷知道你有旨意,这不是让你回去了吗?”老十三心平气和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