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风云志

第三十一节(2 / 2)

“叔父大人,”夏侯德看了看夏侯渊,道,“以小侄看来,现在就去救韩暹,也许有点早。想那韩暹,向来和杨奉联成一气,不听调换,多违军纪,现在正可借着杨奉和刘安的手除掉韩暹。况且,我们现在手握精兵,除了突袭外,刘安再也没有办法取洛阳城,他除掉韩暹后,只能够退走宛城,等刘安走后,我们出兵拣集韩暹残兵败将,这样,我们既赶走了刘安和杨奉,又除掉了韩暹,正是一举数得。”

“胡说。”夏侯渊怒道,“这时候不去救援韩暹,而是落井下石,岂不留下话柄,影响了司空大人的声誉?”顿了顿,又道,“以前想动韩暹和杨奉,因为他们一个鼻孔出气,有碍于治理,只是由于他们实力颇强,动手多有麻烦,所以才让他们到了城外,再准备除掉他们。但是,现在韩暹离开了杨奉,兵将不如我们精壮,数量又只到我们的一半,已经没有反抗我们的实力,再加上他也有自知之明,我们说什么他就得听什么,为什么要借机除掉他?司空大人为什么给我们添了四千兵马?信上说得很明白,就是因为怕刘安实力壮大,那时威胁到许昌,现在如果让刘安带着杨奉和投降他的韩暹的部下将士回到宛城,他实力突然增加三四千人,而许昌仅有不到四千兵马镇守,难保他不打许昌的主意,那时,司空大人在官渡和袁绍相持,如何能够挡得住这背后一击?”

这一顿怒责,让夏侯德讪讪而退。夏侯渊立即命夏侯恩镇守洛阳城,自己带夏侯德并两千军马解救韩暹。

这时的韩暹正处在左右为难之中。他对刘安多加注意,却没想到先来的是他瞧不起的杨奉,虽然早有准备,一时倒也弄了个手忙脚乱。韩暹看看杨奉逼近到近前,想立刻逃回洛阳城内,又怕夏侯渊责怪自己不抵抗,趁机找到了处罚自己的借口。一时为难,看看前面越来越向自己靠近的杨奉军马,韩暹狠了狠心,一面奋力抵抗杨奉,一面派人向洛阳城里的夏侯渊紧急求救。

“杨兄,怎么突然向兄弟动起手来了?真是翻脸不认人啊。”韩暹看看杨奉冲到自己近前,再看自己的左右两翼已经抵抗住了杨奉的进攻,心中立刻稳定了下来,看着冲到跟前的杨奉说道。从旗号上韩暹就看得清楚,没有刘安的部属,这让他放下了心: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刘安的消息,可能刘安已经退回宛城去了,单单杨奉,真还没放在自己的眼里。

“你妈妈的,还有脸说这话?我呸。”对面的杨奉吐了口唾沫,道,“你还不快快受死?”说着,杨奉催促部下直冲韩暹杀了过来。

韩暹冷冷一笑,慢慢后撤,渐渐让杨奉离开了他部下大部将士,才一声令下,全面扑了上来。杨奉杀得兴起,待见到自己身边敌人越来越多时,急忙砍杀掉靠近自己的几个敌人,逼退了眼前的韩暹部属,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处境并不是很好,正想回归大队,却发现韩暹的背后忽然起出了一支人马,搅乱了韩暹的后队。杨奉知道是刘安率部赶到,也想不到为什么到现在刘安才出现,心头只是大喜,趁机聚拢起属下,向韩暹发起了猛扑。

前后都有了敌人,让韩暹顿时忙乱了起来。他想不到的是,最应该先到的是刘安将士,然而他却没有来,在自己已经认为刘安已经走了时候,却又从自己的后方出现。看看自己的将士即将被冲散,知道若再不走,夏侯渊又来不到,那只有等死了。想到这里,正想下令全军撤退,忽然一个小兵来到面前,正是自己派去求取救兵的那一个,这让韩暹不由心喜。原来,那人刚到城门就碰上了从城内出来的夏侯渊,因此立即折了回来。只见那兵道:“夏侯将军即将赶到。”这个消息立即让韩暹兴奋起来,知道自己不能够后退,他慢慢聚拢兵力,将杨奉和身后的刘安渐渐引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拼死厮杀。

刘安这一路来,不打旗帜火把,由廖化带路,绕了一个大圈,摸到了韩暹背后。果然,韩暹没有防备到自己,让自己从后面轻松插入,打了个韩暹措手不及。

不对。形势相当不对。刘安坐在马上,看着廖化和陈到为头率军猛攻,而对面的韩暹不仅不逃走,反而聚拢兵力顽强抵抗,这让刘安心里不安稳。就在这时,一骑忽然来报:在杨奉背后出现一支人马,打的旗号是夏侯德。

怎么来得这么快?这怎么可能?刘安心头立时浮起夏侯渊来,忙问道:“看清楚了,是夏侯德?不是夏侯渊?”那骑兵回答的很肯定:是夏侯德。

夏侯德动了,夏侯渊在哪里?想到这里,看着面前韩暹竭力抵抗,刘安背上冷汗“唰”的一下冒了出来,一个**头清晰的出现在自己脑子里:他能在哪里?只能够在自己背后!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