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血染的风采

第三十章:战地浪漫曲(1 / 2)

渡过湘江以后,到处都是连绵的山峦,一眼望去,象锯齿牙,又象海洋里起伏不平的波浪。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高低不同的草木,人走进去,有时连影儿也看不见。在数不尽的山洼里,山坡上,山麓下,点缀着如同星星一般大小不一的村庄。

部队一过江,贺丰立刻派人骑马追赶上主力部队,请他们帮助联系三军团: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请示以后任务。

现在已是初冬,一阵阵凉风吹在战士们身上,很多人情不自禁的缩起脖子。从身边掠过的北风,挟着刮起的各种细小杂物扑打在人脸上,象刀子割开了肌肤一样刺痛,同志们背着武器弹药,尽量向前躬着腰侧着脸,迎着凛冽的北风,急速的走着。

部队干部战士都已经几天几夜没有睡觉了,完全是靠着坚强意志和不断胜利的刺激渡过湘江,完成一天急行军任务的,行军途中不断有战士累晕。贺丰骑在马上,在山路上来回巡视,不停的命令把累倒的战士抬到马车上去。多亏这几天缴获很多,现在光是骡马就有一百五六十匹,大车二十三辆。下肢受伤和不能行走的伤员通通坐到车上,绝对不会耽误部队行军速度。

再说武器弹药,除去送给三十四师的,还有迫击炮十三门,就是炮弹剩下不多,不到一百发;轻重机枪一百多挺,基本做到每班一挺;子弹更不用说了,战士们现在每人身上都带着不低于二三百发子弹,手榴弹全部六颗以上,剩下的还装了五大车。还有药品等其它物资一大宗。特别是缴获的几十箱急救药品让政委喜出望外,连连说:“救命药呀!,现在我们红军伤病员就缺这个,这下可救了急!”

政委看着浑身疲惫的部队,担心战士们长期透支体力。“万一坚持不住累出病来,紧张的行军途中无法恢复,那时候只能就地安置。但是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敌占区伤员生命安全是没有保障的。这事该怎么办呢?”吴子雄思前想后,不由的连连摇头。

看到政委满脸愁容,贺丰奇怪的问:“政委,摇什么头呀?别担心,过了湘江,就没有很大危险了!再说,我们团现在这装备,还怕那些不长眼的?”

“团长,我倒不怕打仗,就怕部队大量非战斗减员!”吴子雄指着战士们告诉贺丰:“连续几天不休息,大部分都在硬撑,弦绷紧久了会断的!”

贺丰一听,突然想起在前世网上介绍的红军长征中,湘江之战后人员伤亡大部分是艰苦的行军环境中损失的,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两万五千里路程。没有好的身体是坚持不下来的。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让战士们快速恢复体力,但是大白天敌人飞机不停侦察,后面又有追兵,为了晚上让同志们晚上睡个好觉,应该提前派人到前方寻找宿营地,动员村民帮助准备好饭菜,修好防御工事。等部队一到就能以最快的速度休息。

想到这里,贺团长喊上政委和李富,三人商量准备宿营的地方,最后李富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说:“这个村子离这儿有十几里路,晚上可以在这休息。”

贺丰安排侦察排和快速寻找出能骑马的战士,驮上粮食,有李富带领赶往商定好的宿营地。临走时悄悄嘱咐道:“必要时花钱雇佣当地人帮忙,让去的同志们休息好,晚上需要他们站岗值勤。”

人是地里仙,一日不见走一千。红三十四师和十八团这两支英雄的部队,为了追赶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不停的爬沟、绕山,趟河,经过一天急行军终于暂时摆脱了敌人追兵。

太阳慢慢的落山了,暮色在背阴处浓了起来,到处是苍茫烟流,只有东边的高山头上还留着一片夕阳,西边的山头上却望不见太阳落在何处,只是有几缕晚霞很明,抹着晴空。

傍晚时分贺丰带领十八团在深山中一个小山村宿营,提前到达的侦察连立刻端出已经准备好的饭菜,在空地点起一个个火堆,周围地上铺好了干草,联系好的村民立刻涌出来把战士们往家里拉。

没想到宿营的命令刚下达,战士们一下子就垮了,直接躺倒地上呼呼就睡着了。干部们急的直跳脚,生怕战士们穿着湿衣服睡觉落下大病,但是任凭他们喊破喉咙也叫不醒战士们。贺丰一见这样,抓过身边战士肩上扛的机枪,向着天空扣动了扳机。突然的枪声惊醒了沉睡的战士,只见他们迅速爬起抓枪在手,做好战斗准备。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