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一个军事大国克服一千多米宽的河流都没办法,还打什么打!至于隐蔽作战企图,那也不是无法做到的,当年德军在边境线集结350万大军,不也到了进攻迫在眉睫的时候才被发现吗?你这样的说法就太苛刻了。至于日军的问题,可以解释为作者没有详细描述而已,当然一天内过去40个师团是不可能的。屋顶骑兵<5-516:10>
□[精华]请胡晓雷注意:基辅战役最后的情况是这样的,9月15日,德军第一、第二装甲集群在西南方面军后方洛赫维察会师,将西南方面军合围。9月19日基辅失陷,26日西南方面军被歼。看见了吗,合围之后到最后停止抵抗也就是11天时间。你在争论中用了偷换概念,你把整个战役的时间1941年7月7日~9月26日大约两个多月,和哈尔滨长春被围之后坚持的一周时间相比。完全是混淆视听,还好意思跳出来说!屋顶骑兵<5-516:06>
□[精华]从来不关心,或者干脆就不喜欢百分比:32.42%共:106票感觉一般,不太关心百分比:42.51%共:139票比较关心,有一定好感百分比:16.21%共:53票非常关心,是国米粉丝百分比:8.87%共:29票,看来同好不多啊!lr101<5-501:23>
□[精华]三、哈尔滨和长春的作战你还好意思说,苏联在基辅,2个人没一条枪,还没有什么工事,还打了近2个月,最后投降60万。现在哈尔滨工事修了不少,装备比斯大林格勒开始还好,只守1周你好好意思说。这么宽的松花江一天就突破,敌人是飞过来的吗?这种水平比**都不如。胡晓雷<5-500:46>
□[精华]二,日军的军舰敢进入渤海吗?渤海就这么大,全部在我空军的打击下,别说是大船,就是巡洋舰和驱逐舰都不敢,那是活把子啊,你往哪躲,这可不是大西洋。不要说派航空母舰,日本人不会帽这个险,事实证明,10倍的空中优势都拦不住敌人的空中突袭,日本人有这个水平吗。胡晓雷<5-500:39>
□[精华]to屋顶骑兵,后勤问题就不说了,前期苏联人藏了多少我们谁都不知道,就算是苏联人够多吧。现在回复你的其他假设。一、日军突破鸭绿江。日军是飞过来的吗?一天就突破,运40个师团要多少船。我们一点会没注意到吗?还有朝鲜北部摆得下这么多部队吗?怎么运动起来。日军没有铁路只能作战2周,从朝鲜过来,它凭什么作战。登陆辽东反而可以解决后勤问题。胡晓雷<5-500:33>
□[精华]再谈后勤问题。一、西伯利亚铁路是苏联东方的命脉,无论是蒙古方面,还是远东方面,甚至是中亚的运输,都要靠这条铁路。所以苏联进攻我们的全部补给都是靠这条铁路的。二、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能力。从莫斯科到北京现在乘火车要1周,在当时按火车平均20公里小时计算(还可能没这么高),那就得20天。每天有可能发106列火车吗?那岂不是在这条铁路上有2000多列车在开,每2公里就有一列吗?还有火车是对开的,那岂不是要有4000多列,一列火车长度就有1公里啊。合理的配置是列车之间至少20公里的间隙胡晓雷<5-500:22>
□[精华]至于哈尔滨和长春的战斗,胡兄要注意双方的实力对比,三个方面军(集团军群)对一个集团军群,兵力是150万对40万,坚持一周已经很不错了,而基辅战役,只是南方集团军群加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完成的,兵力对比是120万对70万,而且地理上也不同,黑龙江和吉林正好处于苏联的三面包围中,正好适合打包围战。而基辅战役时,德军是在近乎一条直线的战线上展开突破和合围,难度也比东北大。屋顶骑兵<5-500:15>
□[精华]日军舰队进入渤海的确是个很大的失误,封锁这样的地区根本不需要大型舰队,只需要以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小舰队。而且在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用空军寻找和消灭运输舰队是最合适的方式。屋顶骑兵<5-500:11>
□[精华]突破鸭绿江当然是日军最好的选择,从朝鲜出发有坚固的大后方。登陆辽东半岛是救尾巴的战术,突破鸭绿江可以封锁辽东半岛的陆地支援,加上日军海上优势,会让辽东陷入绝境(当然目前日本战术失误另当别论).后勤方面,通过陆路运输总比水路更保障,至少在拥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不担心运输线遭受攻击.而虽然中国的海军被歼灭大部但潜艇至少还有,而海上运输线必须考虑潜艇的威胁。屋顶骑兵<5-500:09>
□[精华]替光子兄说两句话,帮助回答胡晓雷的几个问题,后勤问题开始的时候说过了,”从1929年到1933年,苏联在后贝加尔、远东滨海、库页岛、阿尔泰山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修建了23个永久性军事基地,大型军事仓库数目超过300个,新建机场超过60个,新铺设的交通线里程不会少于1.5万公里。”虽然随着战争越打越大,这些无法满足后勤状况,在支撑几个月应该没问题.屋顶骑兵<5-500:03>
□[精华]苏军现在的情况其实比中国强不了多少,是否可以在局部向苏军展开较小规模的反突击,也许不会有太大的战果,但无疑会对已生嫌疑的苏日关系再推上一把,呵呵,让他们狗咬狗去吧!被盗号的白色死神~~晕~<5-422:30>
□[精华]承认日本陆军的失败这话很难想象会从东条的嘴里说出,他可是个日本陆军的死硬分子.身为陆相的他如果说出这样的话,就是不下台恐怕也会受到陆军的指责.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是由于海军的发展挤占了日本陆军的发展经费而导致日本陆军在辽东的失败,也许会更符合东条的性格和日本国内的海陆之争!被盗号的白色死神~~晕~<5-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