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战争

第十四章 东北集团军群作战会议(1 / 2)

6月1日晚上7点,刚刚成立的东北集团军群在哈尔滨体育馆的地下乒乓球室里举行了第一次军事会议,这个乒乓球室已经被紧急改造成一个简陋的会议室,乒乓球桌被撤掉球网,改做会议桌。东北集团军群司令官陈兴润大将带着他的高级参谋人员从长春匆匆飞来,使得这次会议成为战争爆发以来最为壮观的一次高级军官的聚会。

整个会议室里洋溢着将星和勋章的灿烂金光,为首的当然是拥有四颗将星的陈兴润。在他的左手边,坐着东北集团军群参谋长涂舜德中将、作战处处长张浩而少将、后勤处长王恩泽少将和东北集团军群航空兵总监郑熙临中将,他们是整个集团军群作战计划的制订者;在他的右手边,则坐着第13集团军司令王澍上将、第17集团军司令靳成亮上将、第4航空军司令李谋事中将和第5航空军司令谈锋中将,他们是负责执行作战计划的指挥官。在他们身后,还摆着第二排椅子,也就是给中下层军官“旁听”会议的椅子,这排椅子上坐着各个集团军、航空军和后勤部队的参谋长和大本营代表,我和第13集团军参谋长谢开当然也坐在这里。在会议开始之前,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在座的所有人里面,就属我的军衔最低,其他人至少也是上校军衔。坐在这一群戴着各种勋章和军功章的大人物中间,真是令人战战兢兢,汗流浃背。

王澍上将首先站起来介绍情况,在短短的10分钟之内,他简明扼要地概述了最近48小时以来在黑龙江战场上发生的事情:龙门失守,伊春失守,小兴安岭崩溃,牡丹江危急,敌军坦克正在蜂拥着涌向松花江平原,密山堡垒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我们漫长防线的任何一个角落,苏军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形成突破。悲观的说,第17集团军的增援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充其量只能延缓苏军向哈尔滨和大庆前进的步伐。长官,如果您希望保住哈尔滨和大庆油田,就应该尽快把集团军群的所有预备队都调到松花江来——这样也只有一线希望,但总比没有希望好。请长官仔细考虑。”王澍以他惯用的冷峻语气结束了他的报告。

陈兴润大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面无表情,一边点燃他的雪茄烟,一边挥手示意王澍将军坐下。会议室里静的可怕,大家都在等着陈兴润说话,可他就是不说话。难熬的气氛持续了三分钟左右,陈兴润大将终于把雪茄从嘴唇里抽了出来,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在空气中形成一个浓重的烟圈:“看来王澍将军已经把话说完了。下面请郑熙临将军介绍一下航空兵的情况。”

集团军群航空兵总监郑熙临艰难地站了起来,他是一个特别肥胖的人,而且还剃了一个油亮的光头,怎么看怎么像一只特大号的海象,让人一看就忍不住偷偷发笑。“我不得不遗憾地指出,尽管我们已经尽全力恢复航空兵的战斗力,但在未来的一个月之内,航空兵帮不了陆军什么忙。”郑熙临的第一句话在会议室里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大部分人的脸色都变的更加严峻。郑熙临接着分析了东北集团军群现有的航空兵战力——虽然紧急修复了许多受损的作战飞机,但黑龙江的第4航空军、吉林的第5航空军仍然丧失了85%的作战能力和70%的侦察能力,辽宁的第6航空军稍微好一点,但也丧失了一半的作战能力。如果要把这三个航空军的兵力恢复到战争前夕的状态,至少需要补充700架飞机,东北境内的所有飞机制造厂花上三个月时间也生产不出这么多作战飞机;对面的苏联空军在东北战线上至少拥有1200架作战飞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航空兵绝不可能对陆军做出任何支援,除非是想送死。“诸位,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可以迅速恢复东北集团军群的航空兵力,那就是请求最高统帅部把别的航空军调到东北来。不过坦率的讲,这种可能性接近于0,因为华北和西北地区的航空兵差不多都给打成残废了,最高统帅部从哪里调这么多飞机呢?”郑熙临也用一句非常悲观的话结束了他的发言。

郑熙临发言结束的时候,陈兴润大将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了,就像一个被告知病情的癌症晚期病人一样难看。他继续沉默着,仿佛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戏剧性效果。我曾听谢开参谋长说过,陈兴润是个不常说话的人,一旦说话就要让所有人心脏跳动加速,甚至感到窒息。我看到几位将军不安地在椅子上挪动着,甚至连双手都在微微颤抖,显然他们早已领略过陈兴润训话的“风采”了。谁知道这位年过六十的老将军脑海中想着什么?谁知道他对东北战局的看法究竟是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当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到极点时,陈兴润终于说话了,他的话出人意料的简短:“王澍上将,按照你的看法,我们在黑龙江应该采取什么战略措施?”

王澍显然没有料到陈兴润会这样向他提问,他稍微犹豫了一下,站起来回答道:“长官,我们应当收缩防线。佳木斯、牡丹江、铁岭和依兰都是肯定无法守住的,分兵增援这些据点只能是浪费兵力。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死死保住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这三个战略要点正好分布在松花江中游的一条直线上,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互相呼应,还有松花江作为天然屏障,我军可以在这里构筑一条稳固的战线。现在看来,苏军在东北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夺取大庆油田,切断我国北方最大的石油动脉,同时为他们的坦克部队提供充足的油料;第二个战略目标是夺取哈尔滨,因为哈尔滨是黑龙江的交通枢纽,也是吉林的屏障。苏军近来攻势的进展一再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哈尔滨和大庆,我们应当尽快收缩防御,将重兵集结到这一区域;至于其他次要的据点,只能暂时放弃了。”

陈兴润一边听着王澍的回答,一边重新把雪茄烟塞进嘴里。这次,王澍刚说完,陈兴润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的意思是集中兵力扼守哈尔滨和大庆油田?那么照你的看法,要多少兵力才能守住哈尔滨和大庆油田呢?”

“仅靠第13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是远远不够的。”王澍的回答非常干脆,“苏军在北面有30多个师,在东面有20多个师,在西面也有20多个师。我们至少需要8个师扼守齐齐哈尔,6个师扼守大庆油田,9个师扼守哈尔滨,9个师在松花江以北布防,另外7个师作为战略预备队,总共需要39个师。另外,由于苏军坦克优势非常明显,我们至少还需要400辆坦克和1200门反坦克炮,其中必须包括85毫米以上的大口径反坦克炮,否则是无法克制苏军的T-34坦克的。苏军在空中的优势是明显的,既然航空兵无法支援我们,就只好依靠高射炮了。要保卫哈尔滨和大庆油田不受苏联飞机的轰炸,至少需要1600门高射炮。”

王澍滔滔不绝地列举着这些惊人的数字,大家的脸色都被吓的惨白,满座都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王澍,仿佛是在怀疑他的头脑是否清醒。陈兴润仍然是面无表情,一边抽着雪茄,一边重复着王澍列出的数字:“喔,你说你需要39个师,400辆坦克,1200门反坦克炮,1600门高射炮,这还仅仅是最低要求……荒谬啊,真荒谬。”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