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看,这是我们根据前线情报绘制的第13集团军防区军事地图。目前情报还很不完整,只知道敌军的大致方位,具体兵力还难以判断。”在东北军区第13集团军位于哈尔滨市中心的司令部地下室里,集团军参谋长谢开正在向大家介绍战况。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第13集团军的防区——黑龙江省,是被三面群山围绕着的。西面有高耸的大兴安岭,是整个东北地区最险峻、最庞大的山脉;北面有漫长的伊勒呼里山、小兴安岭,虽然地势不高,但遍布原始森林;东面有完达山、长白山、张广才岭等一系列山脉,从北向南海拔逐渐升高,一直延伸到吉林境内。黑龙江省的外围有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这两条天然屏障,但现在苏军已经渡过了这两条大江,夺取了桥头堡。松花江从松嫩平原的中央穿过,经过哈尔滨之后向东北转弯,与牡丹江汇合,最后在中苏边境注入黑龙江。松花江下游是一大片沼泽,这片沼泽从黑龙江畔一直延伸到完达山下,面积相当于黑龙江省的1/10,沼泽附近的第一个大城市是佳木斯。从黑龙江省北面的黑河到哈尔滨大约有550公里,从东面的绥芬河到哈尔滨则有450公里;不过从黑河到哈尔滨基本是一马平川,只需要经过小兴安岭的山口,而从绥芬河到哈尔滨则需要越过四重山脉和大片的原始森林。
黑龙江最富有战略意义的城市除了哈尔滨,就是大庆,大庆油田是目前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油田,年产量已经达到2000万吨,是苏联垂涎已久的目标。哈尔滨和大庆肯定是苏军现阶段的主要战略目标,问题在于究竟哪个目标优先?
根据我拿到的集团军情况介绍,截止5月20日,第13集团军的兵力配置是这样的:步兵师9个,其中3个师部署在哈尔滨周围,1个师部署在大庆,1个师部署在齐齐哈尔,这5个师是集团军最精锐、装备最好的部队;伊春、佳木斯、鸡西和黑河各部署有1个师,这4个师是黑龙江省外围的屏障。步兵师满员人数从一万人到一万四千人不等。装甲师只有1个,即第3装甲师,部署在牡丹江,配备有120辆坦克和2000多步兵,另有一个野战炮兵团。摩托化步兵师也只有1个,即第6摩托化步兵师,部署在哈尔滨以南的双城,作为集团军的战略预备队。此外,集团军还拥有3个直属野战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兵团、2个迫击炮团和13个高射炮兵营,这些炮兵的部署都相当分散,其中只有不到1/3部署在哈尔滨。哈尔滨、大庆、佳木斯和牡丹江还部署着少量野战工程兵,这些工程兵名义上是集团军直属的,实际上受当地步兵师或装甲师的管辖。以上野战人员一共14.3万人。
除了野战步兵师、装甲师、摩托化师和炮兵团外,第13集团军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的堡垒防线中还部署了2.8万人的“堡垒防御部队”,每个大型要塞或碉堡群都有自己的“守备司令”,小型火力点则由小股部队单独防守。这些“堡垒防御部队”都直接听命于集团军司令部,不受当地步兵师或装甲师的调遣,部署在非常漫长的战线上,一旦开战,和司令部的联络都很成问题,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被苏军的猛烈炮火消灭了。堡垒防御部队固然可以迟滞苏军进攻的步伐,封锁重要的交通线,但如果苏军从其他路线绕过这些防御地带,或者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那么防御部队就会丧失作用,并且被截断退路,顶多能够牵制一些苏军兵力而已。
除了野战人员和堡垒防御人员之外,集团军还拥有庞大的后勤人员,他们必须维护铁路、公路、仓库的安全,保证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能够得到充足的弹药、燃料、武器配件、食品和医药供应。每个师、每个团都拥有自己的后勤小队,这些部队在关键时刻也必须投入战斗。如果加上全体后勤人员的话,第13集团军总共拥有22.1万人,从人数上看是中国国防军最庞大的一个集团军。为集团军提供空中支援的是第4航空军,它接受东北军区空军指挥部的管辖,在战前作战飞机总数为676架(包括停在地下机库内的战略储备飞机),但是经过苏联空军的疯狂轰炸后,恐怕连1/4的战斗力都无法维持了。
总之,我认为第13集团军的兵力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人数众多,但过于分散,技术兵器太少。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各只有1个,拥有的坦克加起来也只有160辆,另有80辆作为集团军预备队,天知道这么点装甲兵力能够起什么作用。反坦克炮、强击炮数量也很少,而且大多是37毫米甚至20毫米的小口径反坦克炮,对付轻型坦克或装甲运兵车还有点用,对付中型坦克是肯定不行,对付重型坦克就更是开玩笑!我们不知道苏军的坦克配备情况如何,但我们知道苏军拥有一种T-34中型坦克,采用57或76毫米高初速火炮,杀伤力非常惊人,前方装甲厚度据说超过45毫米,超过了第21集团军目前装备的所有坦克。反观我们的240辆坦克,质量又有多高呢?其中160辆是陈旧的“20式”轻型坦克及其改进型,全重只有15吨,火炮口径只有25毫米,装甲最厚部位也不到20毫米,早就应该淘汰出历史舞台了;50辆是稍微新一点的“27式”中型坦克,装甲厚度有很大提高,但火炮还是25毫米口径,只有极少数装备了37毫米的中口径火炮;只有30辆是新型的“光永式”坦克,装备76毫米高初速火炮,前部装甲厚度为50毫米,机动性也很强,是陆军部打算大力推广的先进坦克,可惜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的唯一一个装甲师部署在牡丹江,在苏军的主要攻击路线上,很可能面临敌方装甲优势兵力的包围。
以上,就是我对第13集团军防御态势的看法。我没有说出这些看法,但相信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集团军现在的战略形势相当不利,将来可能会更不利。
集团军参谋长谢开拿着厚厚的前线电报,在巨大的军用地图上做着标记:“诸位请看,苏军于今天凌晨3点半开始,在西、北、东三个方向上发动了对东北军区,准确地说是对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的进攻。西线他们已经占领了满洲里,并向大兴安岭推进——大兴安岭以西不是我集团军的防区,因此暂时可以不管它。现在我主要为大家介绍北线和东线的战局。
“北线的形势非常严峻,苏军集结了两个突击集团,分别指向黑河市和逊克县,先头部队于今天凌晨3点25分渡过黑龙江,并迅速架设了舟桥,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驻守黑河的我第131师师部和驻守逊克的我第131师第403步兵团。根据第131师发来的紧急电报,苏军的在人数上至少构成了10比1的优势,炮火至少是20比1,再加上铺天盖地的飞机轰炸和低空扫射,我军根本无法离开掩体。黑河遭到了至少140辆苏军坦克的攻击,我第131师缺少反坦克炮,难以遏制对方的装甲攻势,黑河周围的防御阵地纷纷失守。今天凌晨5点10分,我第131师师部开始向南突围,此后就没有收到他们的信号。苏军于5点35分宣称攻陷黑河,并俘虏了我第131师师长、参谋长、国家安全代表等20多位军官,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可以说我第131师已经被歼灭。逊克县的第403步兵团也只支撑了1个小时左右,随即和司令部失去联系,估计现在也早已被歼灭。”
“这是我军在战争中丧失的第一个师。”王澍将军轻轻叹了一口气,“今后我们应该习惯面对这样的消息。继续说下去吧。”
“虽然遭到了突然轰炸,但我第4航空军仍然从伊春机场出动了20架次的侦察机,对黑河地带进行侦察。”谢开扶了扶金边眼镜,继续说道,“截止今天上午7点30分,侦察的结果是:黑河和逊克附近的战斗已经完全停止,苏军在黑龙江南岸建立了大范围的登陆场,并正在修筑浮桥,大量后续部队即将进入我国国境。苏军坦克部队正在沿着黑河到哈尔滨的公路快速推进,目前已经推进到黑河以南大约40公里的地方,并追击我第131师溃散的士兵。按照这样的推进速度,他们将于半小时内攻占黑河以南60公里的孙吴县,并于今天中午推进到小兴安岭。我军在小兴安岭西段的白风山、兴山都修筑了大量堡垒堑壕,并部署有3400名堡垒防御人员,估计能够迟滞苏军坦克的前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