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战争

第二章 暴风雨的第一个早晨(1 / 2)

1933年5月28日凌晨5点,我们的运5飞机在吉林省上方3300米的中低空飞行。为了安全,飞机刻意避开了大城市和交通线,孤独地飞行在偏僻的备用航线上。现在,我们周围没有“不明身份的飞机”了,从舷窗中也看不到地面被轰炸的惨状了;现在,整个东北,或许整个中国北方都在经受突如其来的轰炸,只有我们孤零零地悬挂在天地之间,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忙也帮不上。卫国战争就这样在我无法想象的时间,在我无法想象的地点,以一种我无法想象的方式,戏剧性地展开了。

这个戏剧性的凌晨直到很多年后还深深地雕刻在我的回忆里。在失败的时候,坚持的时候,转折的时候,胜利的时候,我都曾无数次在同样的时间惊醒,以为自己仍然在经受这永不停止的轰炸与偷袭。“5月28日凌晨”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从此成为了背信弃义的全面侵略战争的代名词,也必然成为背信弃义者失败的开始。

机长仍然在焦急地与哈尔滨方向的导航台联系,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飞机飞的很慢,因为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降落,必须尽量节省燃油。四平和长春的机场肯定都遭到了轰炸,说不定地面导航台早已被摧毁了,哈尔滨的情况难道会好到哪里去吗?当然,即使哈尔滨地面的导航台全被炸毁了,空军也可以立即动用紧急机动导航车为我们临时导航,只要有一条完整的跑道,我们就可以平安降落。但是,谁知道现在哈尔滨的情况究竟如何呢?军队是不是已经乱做一团了?还是已经从突然袭击中清醒过来,准备抵抗敌人的地面进攻?一切都是未知数。我军的态势要取决于敌军的动向,如果俄国人(或许还有日本人)出动大量伞兵攻击哈尔滨的军事基地、机场和政府机关,形势恐怕会陷入难以想象的混乱!

机舱里安静的可怕,没有一个人说话。我看到王澍将军的脸色像冬天的长白山一样冷峻,我可以想象他现在的心情。作为第13集团军司令官,他实际上是黑龙江境内共和国陆军的最高指挥官,现在黑龙江随时可能遭到俄国人的大规模入侵,他这个最高指挥官却还摇摇晃晃的飞行在半空中,不知道何时才能到达自己的岗位指挥抗战,这对于一个军人来说真是莫大的尴尬和悲哀。想到随时有可能再次出现的敌军战斗机、轰炸机群,想到哈尔滨或许已经找不到一条完整的跑道,我简直不敢想象我们这架飞机的命运。未来两三个小时将是决定我们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如果能够平安降落,我一定要尽一切力量,帮助我们的共和国、我们的民族打赢这场战争,结局只有两个——胜利或者死亡。

不知过了多久,王澍上将微微低下了头,低声说道:“我们能赢的,一定能赢的。”那声音很小,也很不坚定,仿佛是在给我们打气,又仿佛是在给自己打气。

“是的,我们一定能赢的,”我张开嘴唇,用颤抖的不成形的声音说道,“东北或许会很快沦陷,但我们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后面这句话让王澍惊的打了一个哆嗦:“什么?东北会很快沦陷?不。拥有70万重兵、2000架作战飞机的东北军区不会失败,拥有五千万人口的东北不会沦丧。我们会流尽最后一滴血,但东北是绝对不能丢失的。如果东北丢失,那就意味着整个战争的失败,整个国家的失败。”他的语气越来越凝重,越来越低沉,最后几个字已经是低沉到了极点。

“将军,我希望我们能够守住东北,但是,这几乎不可能。”我感到喉咙有点发干,心情从未如此沉重,“苏联人准备战争已经很久了,他们在人数、装备和战术上都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他们可以一次出动200万人、几千辆坦克来进攻东北,我们除了地形优势之外,可以说是毫无优势……苏军可以从外蒙古、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三个方向进攻东北军区,在十几天内就可以把我们分成两半。我们必须迅速地进行总动员、生产大量武器装备、把新的兵员和装备都送到前线,在此之前,苏军的攻势是不可能被遏制的。我也准备流尽最后一滴血,但事实是,即使我们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东北恐怕还是会沦陷。”

王澍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紧紧咬着嘴唇。想起地面上可能正在发生的一切,我的心中激荡起一种复杂的感情,泛起了一阵勇气,这勇气使我面颊发热,心剧烈地跳动,止不住要继续说下去,好象那天面对参议院国防委员会的时候一样,大声地、清楚地把我的思考全部说出来:

“将军,东北的战略地位很恶劣。我们实际上是三面受敌,只能盼望那些崇山峻岭暂时挡住苏联坦克的履带,一旦他们突破山地和森林,我们就完全没有办法了。现在看来,苏联人的进攻是经过了周密准备的,他们多半会从北、西、东三个方面进行向心攻击,攻击的中心就是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伊春这些城市肯定无法守住,应该尽量把那里的守军都撤出来,在哈尔滨附近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避免被苏军分割围歼。守住哈尔滨的关键,在于守住哈尔滨到长春的铁路线,让长春、沈阳兵工厂生产的军火能够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尤其是反坦克炮和强击机,它们是对付坦克最好的武器!只要苏军攻陷哈尔滨,只要他们渡过松花江,他们的坦克兵团就不受任何阻挡了!他们可以用钳型攻势合围整个吉林的我军,还可以在外蒙古南部发动辅助攻势,用装甲集群切断辽宁与河北的联系,整个东北就彻底孤立了!所以我认为,哈尔滨是整个东北战局的关键,一定要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兵力,在哈尔滨建立纵深战线。

“当然,以我们现在的兵力,要想在哈尔滨阻拦住苏联的铁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我们的坦克、飞机乃至步兵都很不足,而且又遭到了突然袭击。我们只能尽可能把苏军的脚步拖在哈尔滨,给我们的共和国赢得动员的时间,让后方不断组建新的集团军、新的师,不断生产我们最需要的先进坦克、飞机和各种火炮,把东北、华北容易遭到攻击的大型工厂迅速搬迁到南方去,让中国的战争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只要在哈尔滨能够坚持半个月,中国就能够实现充分动员,我们无穷的人力资源、工业能力、矿产资源和已经研制成功的新式装备,都将以飞快的速度加强我们的军队,使胜利的天平慢慢向我们倾斜。东北军区或许会全军覆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要流尽最后一滴血,或许所有的大型工厂都要迁往后方,或许所有的城市都会在苏军的铁蹄下呻吟,但我们的任务就是用生命、用土地换取时间!

“即使东北军区全部打光了,东北的所有城市都被打烂了,中国的其他军队一样可以击溃苏军,侵略者一样注定失败,东北总有一天还能回到共和国的怀抱中!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命运……将来的历史书会铭记我们的名字,我们的血不会白流,将军!我们现在需要沉着冷静,既不头脑发热,又不胆怯退缩;既为东北三省的五千万人民而战,也为整个共和国的五亿人民而战。我相信,我们的总统和国会在危难的时刻会紧紧掌握舵盘,引领中国穿越世界大战的惊涛骇浪,到达和平、自由、幸福的彼岸,让俄国人的侵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的契机。将军,我已经准备好了牺牲,但我盼望我能够活到那一天,和你一起以胜利者的身份目睹我们民族的复兴和世界和平的降临,那将是前所未有的光荣!

“将军,我们一定能赢,不是在东北,就是在华北;不是在华北,就是在黄河岸边;不是在黄河岸边,就是在长江岸边!我们可以为了每一寸土地而战斗,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而战斗,或许会付出难以想象的鲜血和汗水,但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