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回来,站在原来出发的点将台上。将还是那些将,只是多了一个前来支援的关羽。而兵,出征六万将士,现在能站在这的,不足两万人,还人人带伤,死伤率高达四万余人。
看着台下的将士们,虽然个个带伤,但是他们打赢了这场保卫战,因此他们精神十分高涨。
“将士们,此次袁术退兵,全因诸位的努力。”我说道。
欢呼声大起。
我举起双手,让他们停止欢呼,随后说道:“但在这次战争之中,有许多战士长眠于这片土地上,他们是因保卫徐州而死。不过备会让徐州之民记得他们功绩,因此备欲在北山上修建一处纪**碑,那些因徐州而战死之将士骨灰将埋再碑下,备要让徐州之民皆知道你们的功绩。”
过了很久,没有一丝地声音发出。正当我以为是不是我说错了什么话的时候,更大的欢呼震天而起。而在我眼前的诸将也十分激动,特别是关羽,他激动地说道:“大哥,弟代全军将士拜谢。”说完,就跪拜下去。而身后的几人也跪拜下来。
我也当过小兵,也希望自己死后,自己的名字能刻在纪**碑上,让后人记着我,因此我也知道他们此时的心情。于是我说道:“这是备理应做的,各位请起。”
随后,我拿出功绩簿,依照战功一一表彰过去,其中李通的功劳最大,以弱势兵力力保灵壁不失,不过他的战功累计还不能升为偏将军,因此我赏了他许多财物以安其心。战功第二的是荀谌,全因他的谋略,我才能在一日之内大破敌军。战功第三的张飞和陈到,张飞是击败张勋军的尖刀人物,而陈到虽说没有取得胜利,不过他能抵挡纪灵到关羽来支援,这就是一功。而后的关羽,孙乾,甘宁和曹豹等人也都有封赏。甘宁因为在最危急的关头带领水军支援淮安城而升任校尉,征吴郡的战功则要等到陈登回师才能算清。而且我还把关羽和张飞升任偏将军的奏折上表朝庭。
表彰完毕之后,我让各将带着士兵回到营寨,随后我又来到议事厅,在那,陈群还在那等我。
“长文,此次备领兵阻敌,徐州境内有何状况?”
“并无异常状况,百姓皆对大人十分信任。战争期内,除了有几名细作散步谣言,被群抓起来外,并无任何异状。”陈群说道。
“如此甚好,不过此战损失过大,需再行招募兵马,长文可与宪和、友若商议下,招募多少合适。”顿了下,我又道:“死去将士的骨灰备已尽数带回,备欲在北山上立一碑,上书此战经过,并把将士骨灰长埋于此,以让徐州百姓知晓他们的功绩。“
“主公此法甚妙,只是群有一事不明。不知主公欲把在吴郡征伐之将士骨灰放在何处?”
这事我还真没考虑进去,于是我问道:“不知长文有何良策?”
“主公可曾想过把死后将士皆埋在一处?”
听完陈群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建一座大型的纪**碑不就好了,以后那就当成了烈士纪**碑了。于是我点了点头,同意了陈群的建议,并且让他主管此事。并且我还传令给陈登,让他要把战死的将士火化,并骨灰到回徐州。
忽然,我又想起了一件事,于是叫住陈群道:“长文,晚上准备些牛羊送到军营内,我要到军营内和将士们一起开庆功宴,到时长文告知下继先与季弼等人,一起到军营内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