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凭这点就可以知道,此功的不凡。
易筋煅骨篇的内功不是一门纯粹的内功,他更像是一种辅助的内功,修炼人体经脉,有点类似金刚不坏神功,只是金刚不坏神功修炼的身体,而此功修炼的经脉。
令狐信没有讲过易筋经,可是自笑傲江湖中了解,那易筋经号称转移经脉,精研内力,显然是和易筋煅骨篇有些类似的,只是不知道这一佛一道两种功法哪个更利害罢了。
迫不及待的打开易筋煅骨篇修炼之法。易筋煅骨篇分五重,第一重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
解释为: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气行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待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决为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螺体面朝北,气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开丹田门。寒气螺旋入,收发当自如。合和汇丹田,落雪雪不化。缩如一寒珠,雪落无化雪,扩为雾环身。
解释为: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种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样)。今人练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一柱香的时间后,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转,越转越大,至到隔体三丈远,收回。如此反复八十一次,练到雪花落体而不化,放气时雪花距体三尺不落为功成。
第三重决为:法如第二重,阴阳互相克。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阳中求真阴。
解释为:每日子时,找一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练习坐在铁板上,下面加火,应慢慢加热,以不能忍耐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静心绝虑,起动丹田寒气防止热气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此乃“真阳中求真阴”。
第四重诀曰:法如第三重,阴合阴为生。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以阴练真阴。
解释为:不拘时间,找一静止不动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静心绝虑,水位不过脖子,运行丹田真气用以抗水之压力,其方法与第三重相同,待体入水,而衣不湿为成。然后找有流动河水中练,急流下练,而衣不湿为成。到此《九阴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气放出击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采气**诀:采气不在气,口闭双目开。玄机在于目,神气乾鼎聚。此法为增进内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内的精气,主要是修炼双眼,使双眼在对敌时能求察分明,并有摄取敌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阳将出之际,站于高处,双眼平视太阳,带双眼发热时,意念太阳之气由双目吸入汇于上丹田,吸汇到一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双眼收回,如此反复。
五重决说起来不是很难,令狐信很容易就理解了,可是就是这篇简单的修炼法决,那可是九阴真经中的精华所在啊。在整部九阴真经中,除了那篇梵文总纲外,恐怕就这篇功法重要了。
令狐信在背诵半天后,终于把这篇法决背了下来,然后他准备了一些粮食后,马上找了一处阴冷之地修炼了起来。
本来,古墓中的寒冰床绝对是修炼宝地,可是古墓中机关太利害了,他根本就无法进入其中找到寒冰床,所以只能找一处类似寒谭的地方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