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39之海狼

决战美国大西洋舰队(三)(2 / 2)

不过对于美国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群和SBD‘无畏’俯冲轰炸机群来说。由于负责拦截他们的德国BF-109T舰载战斗机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且在随后接到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群和SBD‘无畏’俯冲轰炸机群呼叫增援的F4F‘野猫’战斗机群在无线电里知道自己上了德国战斗机当后,不顾他们当面的德国BF-109T舰载战斗机的纠缠,向他们飞过来援救他们。总算没有使美国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群和SBD‘无畏’俯冲轰炸机群损失更大。

负责拦截美国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群和SBD‘无畏’俯冲轰炸机群的德国BF-109T舰载战斗机在见到F4F‘野猫’战斗机群来增援后,和他们比斗了一番后就撤退了。F4F‘野猫’战斗机群也并没有去追赶,他们现在要作的事情是重新整理队伍。在空战中德国BF-109T舰载战斗机损失了8架,美国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群和SBD‘无畏’俯冲轰炸机群由于德国机群的拦截,被击落了各10架。而F4F‘野猫’战斗机群也被击落了5架。不过对美国机群不利的是在刚才的攻击中,多数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群和SBD‘无畏’俯冲轰炸机由于要躲避德国战斗机的攻击,只好将自己外挂的炸弹和鱼雷给丢进了大西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战机有攻击能力。所以那些丢掉炸弹和鱼雷的攻击机只好返航,前往德国舰队那里也只能是呆看着别人作战,而自己飞机上那小小的自卫武器对厚重装甲的军舰毫无办法,如果被击落了那才是冤枉呢。

周天雷在知道了空战结果后没有任何表示,现在就要看自己的舰队的防空能力了。在隔了三十分钟后,德国舰队的雷达屏幕上出现了美国战机的身影。德国舰队上的高炮立即向美国战机出现的方向开始旋转。炮手们紧张的站在自己的炮位上,等待和美国战机交手。

从美国‘大黄蜂’号航母起飞的5架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原本是15架,但是在刚才的攻击中被击落几架,其余的多数飞机在慌乱中丢掉了自己外挂的鱼雷,只剩下了5架还有攻击力。)他们由理查德少校率领,从1200米空中下降到400米的空中,向‘俾斯麦’号战列舰右舷飞来。因为‘齐柏林’号航母躲在‘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左舷,他们无法直接攻击‘齐柏林’号航母,只有先攻击‘俾斯麦’号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上的8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平两用副炮立即向那五架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开火。由于只剩下了5架,‘俾斯麦’号战列舰上的8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平两用副炮十分轻松对他们进行射击,那射击与其说是防空射击,倒不如说是更像打靶。

了沉重的MK—13型航空鱼雷的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在8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平两用副炮的攻击前毫无还手之力。一架都没有投下鱼雷就全被击落。当空中5个黑点中的最后一个,化为一阵轻烟消失时,在舰上观战的德国水兵欣喜若狂,狂叫喝彩。

然而喝彩声未绝,在舰队边缘警戒的驱逐舰和‘俾斯麦’号上的雷达员就接连发出紧急警报:

“敌鱼雷攻击机正从低空飞向右舷!”“敌鱼雷机逼近右舷!”

这是从美国‘约克城’号航母上起飞的14架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中间的鱼雷攻击机,他们也只剩下了8架飞机还有攻击能力,当他们紧接着‘大黄蜂’号航母的鱼雷攻击机抵达了德国本舰队上空的时候。在他们中间有自己航母上起飞的护航战斗机进行护航。虽然他们只剩下了8架攻击机,加上护航战斗机也只不过12架,但是他们还是奋不顾身地向‘俾斯麦’号战列舰冲了过来。这个时候从他们上空扑过来了20多架BF-109T舰载战斗机向他们猛烈开火。在德国舰载战斗机的凶猛拦击下,5架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在投下鱼雷前就被击落,余下的3架投下的鱼雷在‘俾斯麦’战列舰一个漂亮的右回旋躲避中全部被闪过,反而被在‘俾斯麦’战列舰侧后的‘慕尼黑’号战列舰上的‘密集阵’加特林机关炮给击落2架,而战斗机只剩下1架得以返航,最后仅2架飞机返回母舰。

美国人看起来是不想让德国人喘一口气,在‘约克城’号航母和‘大黄蜂’号航母上的鱼雷攻击机攻击失败后,‘黄蜂’号航母和‘突击者’号航母起飞的25架老式TBD‘毁灭者’鱼雷攻击机又飞了过来,他们在起飞后因为导航原因和‘约克城’号航母和‘大黄蜂’号航母上的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失散了。在他们沮丧的寻找德国舰队的时候,他们见到远处天空中的黑烟,立即赶了过来。见到了‘约克城’号航母和‘大黄蜂’号航母上的鱼雷攻击机的攻击失败。他们没有战斗机的掩护,仍然投入了战场。

不过他们进入战场的时候是从德国舰队的左翼靠近的,他们的目标瞄准了德国大洋舰队的旗舰‘齐柏林’号航母,他们迅速降到低空,向‘齐柏林’号航母的左舷冲了过来。‘齐柏林’号航母上的防空炮火齐鸣,但是只击落了5架TBD‘毁灭者’鱼雷攻击机,而由于德国舰队一开始认为美国舰载机攻击的方向是德国舰队的右舷,所以多数德**舰的炮口都对着自己的右舷。他们没有想到在左舷突然冒出了美国的鱼雷攻击机。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