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热兵器时代的到来。火器的研究开发和制造势必会成为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钢铁的铸炼,子弹的创制。枪炮的铸造,以及火药配方的分配,都将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李修远大致将《火器图说》中的内容向侯泰和铁销做了一个重点的梗概介绍。只是李修远虽然滴滴不绝的说个不停,铁锁却所的云里雾里,半天找不到北。
侯泰还好一些,毕竟曾当过兵部左侍郎。分管火器局。对于火器的研究也一向比较重视,也清楚的知道洪武年间火器的制造水平大概处于什么层次。正因为他对火器比较了解,所以当他一边聚精会神听着皇帝如数家珍般的解说,一边翻看着手中《火器图说》的内容时,心神均震惊的无以复加。
他不知道皇帝描绘的这些火器是否能真的研制出来,但单单只从皇帝和《火器图说》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火器介绍来看,他就已深深为其所震撼。
而且皇帝提出的目前大明火器中普遍存在的各种缺点弊病皆一针见血,并由此针对各种缺点弊病给出了各种解决改进办法,其中尤以火药配方的改良,从未听闻过的枪身炮身的模铸法,将传统前膛、药室和尾鉴点火孔三段式改为定装枪弹,将枪管直线形膛线改成螺旋形等等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更让侯泰目瞪口呆。
当李修远话音落下之时,侯泰心中除了震撼之外还是震撼,两只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皇帝,似是想要看看皇帝的脑袋里究竟都有什么。为何大明高级技工研究了数十年都无法解决的瓶颈,到了皇帝这里,却变成了轻而易举便可解决的小儿科问题。
皇帝曾经编写过的《天工开物》,如今基本已成了家家户户枕头边上必定放着的科普读物,对当前农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皇帝因为此书也被人冠上了“万事通,的称号。
可如今谁敢相信皇帝竟又编写出了一本专门研究火器制造和一本研究军队武备的著作。怎能不让侯泰震惊莫名。
这还是一个人该有的头脑吗?哪怕是上天之子恐怕也无此能力吧。
”陛下,微臣可否斗胆问一句?”侯泰在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微微哆嗦着嘴唇犹豫的问道。他的内心已被皇帝所描绘出的强大武器装备所深深吸引和着迷,他甚至已能看到在不远的将来,当大明王朝的所有军队都武装上这些装备时,明朝军队纵横四海,所向披靡,威震天下,令人忍不住热血澎湃的画面。
“哦,问吧。”李修远看了神情激动再比的侯泰一眼,颌首道。
“此书”侯泰略带着些许不安的情绪低声询问道。臣子竟敢质疑君主。这可是“大逆不道,以下犯上,的大罪,杀头只是小意思抄家灭门算不得什么,诛灭九族都不为过。但侯泰心性耿直。看着手中捧着的两本厚厚的字数不少于数百多万字的《武备志》和《火器图说》,他实在难以想象日理万机的皇帝究竟是如何编写出来的。
加上皇帝登基时日只不过四月有余,期间国事繁忙,各项政策的的制定计划基本都是由皇帝一个人提出。再由大臣们奉旨行事,传达中下层政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意思就是京城中的大小九卿们基本上已成了只替皇帝传宣号令的空壳部门,而不再是洪武时期为皇帝献计献策的中央官署头脑。
而且侯泰趁机翻阅了《武备志》和《火器图说》之后已经发现,这两本书中所包含的内容何其之多,甚至可能将明朝之前的相关著作都收录其中,许多技术更是从未曾听说过。仅凭皇帝一人。又是如何完成这工程如此浩大的编撰工作的?
侯泰虽然想直接把自己心里的疑惑问出来,但君臣尊卑,哪怕他胆子再大,也不敢当面质疑皇帝的话,因而只开口说了,此书,二字后便不敢再说下去,但其眼神和表情已准确无误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你在质疑联?”李修远忽然脸色一沉。不咸不淡的反问道。
“陛下息怒,微臣不敢。”见皇帝脸现不悦之色。侯泰心中一颤,慌忙跪在地上请罪道。
“呵,敢不敢是你的事。非是联不自量力,论学识见地。纵观古今中外,乃至孔孟尧舜,也绝无人能出联其右者。《天工开物》及《武备志》和《火器图说》在尔等看来堪称是三大奇书,但在联眼中,它只不过是联随手便可编著而出的普通书籍。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及至自然万物,联几乎可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知,其浩瀚之如云,哪怕尔等穷尽一生,也绝无法想象。侯爱卿。铁爱卿,尔等信否?”李修远霍然从御座上站起。目光灼灼的盯着侯泰和铁销,以一种绝对高高在上的磅礴气势慷慨激昂的说道。